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
|||||
论美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2:39:25 点击数:[] ![]() |
|||||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对美的认识。 2、体会语言精确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对美的认识 教学难点: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的一篇杂感《论美》。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为了让这张脸变得好看一些,花许多钞票去美容,还有甚者,不惜千金去做整容手术,当一回人造美女或人造美男。我们都不是一掷千金的富翁,当然没有那么许多闲钱花在这张脸上,那么我们如何去追求自身的美呢?那么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研读课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 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层层推进,试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讨论并归纳: 作者认为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内在美,品德之美,希望人们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让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3、 作者用词准确,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 美貌的人并不都其他方面的才能。 “不都有”,三字既精当,又符合实际。 许多容貌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 用“许多”一词,说明数量不小。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 用“有些”,数量就少了,用语很有分寸。 三、找出课文中的格言警句,并加以理解。 讨论并归纳: 1.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2. 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3.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4.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分析理解: 1. 用宝石打比方,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 2. 一个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内在美,是不容易的。 3. 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4. 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丽。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蕴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四、课堂小结 本文论证了美德是人类最高的美,勉励人们致力于内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五.布置作业 1、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他的脸上有一块难看的胎记,其他同学的异样眼光使他很难为情。他自己也常常为这块胎记而郁郁寡欢。作为好朋友,请你写一封信劝说他(她)。 要求:(1)运用文中的一些观点或语句进行劝说。 (2)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语句,仔细揣摩。 (3)150字左右,10分钟左右完成。 2、辨别观点。 仔细阅读课文,对于作者的一些见解你是否赞成?如果赞成请举一个例子证明;如果不赞成也请举一个例子来反驳。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