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20课香菱学诗(人教版九年级上)      ★★★ 【字体: 】  
第20课香菱学诗(人教版九年级上)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2:23:20   点击数:[]    

第20课香菱学诗
教学内容
    本课在第166--175页。香菱学诗,源于她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艺术的向往。学诗的过程是艰辛的,需要不断的揣摩和体味,在林黛玉的教导下,香菱完成了由学诗到作诗的迁移。她的学诗心得,也为读者提供一个很好的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尤其是理解香菱“诗魔”的称呼。
  2.理清香菱学诗的过程,并且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交流,体会古诗语言的准确、优美。
  2.通过对香菱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分析,把握香菱的痴性和勤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能够从香菱学诗的过程中获得启示,达到迁移运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的分析,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一2.通过香菱所学的古诗,体会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之精。   
    ◇难点
    能够从香菱学诗的过程中,领悟到学习迁移的重要性,对自己的写作和阅读有所帮助。
  ◆教学突破
  通过对香菱和黛玉的语言、神态的比较,体会两人性格的区别,以及她们对艺术的共同崇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叹香菱》的磁带、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断,以及关于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布置预习作业。   
  ◆学生准备   
  搜集《红楼梦》的资料,阅读关于香菱的评价。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由歌入文,解说诗意,引起学生兴趣。1.对教师的讲解进行记忆,并给予置疑并对作者、作品进行介绍。                       和补充。
2.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2.在预习和交流的基础上,把握学诗的
  并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                  六个阶段。
3.结合学诗阶段,通过人物的表现,感3.从作者描写的细微处,理解香菱和黛
  知人物形象。                          玉的性格特点。   
4.引导学生从香菱学诗中获得启发。    4.能够从香菱学诗的故事中获得于己
                                         有益的启示。
一、由歌入文,理清学诗的过程(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叹香菱》,并解说诗意,引导学
  生了解香菱的性情、才情。
2.结合预习,组织学生交流,回答:香菱
  学诗分为几个阶段?
    L
 1.听教师解析,并结合自己的预习,给
  予置疑或补充。
2.在预习和交流的基础上,回答:分为六
  个阶段。读诗(王维的五律)——讲诗
  ——读诗兼作诗(杜甫的七律)—一研
  诗—一评诗—一梦中得诗。

二、把握人物行动,分析人物形象(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在学诗的过程中,香菱有哪些
  表现给你印象最深? 
2.提问:香菱灯下读诗,读了多少?读
  谁的?有什么收获?表现了她怎样
  的性格?
3.提问:香菱作诗,黛玉指点“措词不
  雅”,作者是如何描写香菱入迷研诗。
  的?表现她怎样的性情?    。
4.香菱这样认真地学诗,和林黛玉的细
  心、正确的引导是有很大关系的。找
  出黛玉给香菱建议的语言,从中体会
  她引导的恰当和分寸。
1.回答:灯下读诗;茶饭无心,坐卧不
  定;人迷研诗;因“闲”被称“诗魔”;梦
  中得诗。    
2.回答:凡红圈选的都读了。读的是王
  维的五律。“领略了歇滋味”,可以和
  黛玉讲诗。表现了她勤奋、持之以恒
  的性格。   
3.回答:写她的行为:出神、抠土、皱眉、
  含笑、嘟哝,表现香菱的痴性,正符合
  宝钗称她为“诗魔”。
4.能够体会到黛玉的因材施教和逐步
  深人,如读诗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
  象、由写实到浪漫。从而领会黛玉的
  聪颖、善良和大气。

三、组织讨论,从香菱学诗获得启发(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香菱学诗的过程,
就是对语文体会、领悟到迁移的过程。
请学生从香菱的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
获得启发。
    各抒己见,能够从学诗的六个阶段
获得启发,如:读诗——读写结合——
写诗,说明阅读与写作是互动的,要善
于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的技巧。再如,仿
照所读诗作进行写作,在写作初期,可
以练习仿写,学会一些好的写作格式或
方法。

本课总结
    本课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是一个身世凄凉的孤苦女子,从出身富家到为奴为妾,她的一生如同浮萍一般悲凉凄惨,因此香菱学诗这个故事,是她的才情、痴性的最大外现。浸淫在艺术的殿堂里,香菱寻回了自己,“诗魔”正是她追求自由、渴望幸福生活的表达。
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
香菱(诗魔)
   ↓
    读诗(王维的五律)一讲诗_读诗兼作诗(杜甫的七律)一研诗一评诗一梦中得诗
       ↑
      黛玉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比较香菱和黛玉的形象,从二人的命运诗人手,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的不同和对艺术的共同追求,由此引导学生探讨二人爱诗的丽源。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篇幅较长,所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不擅长的古诗。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从分析香菱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去把握人物性格,从黛玉为香菱做的学诗建议和计划人手,寻找与自己学习的共同点。
补充资料
    《叹香菱》根并荷花二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

  • 下一篇文章:《关雎》《蒹葭》《君子于役》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第20课香菱学诗(人教版九年级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第20课香菱学诗(人教版九年级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写作交际口语第六册第三单元
  • ››《伟大的悲剧》课例点评
  • ››第六册五课外国诗两首
  • ››一厘米
  •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示例
  • ››六册写作、口语交际单元一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
  • ››社戏 教材教法
  • ››《故乡》教学设计2
  • ››23满井游记
  • ››第20课香菱学诗(人教版九年级上)
  • ››第20课山市教案(新课标)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