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12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1:33:00 点击数:[] ![]() |
|||||
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 单元要求 1、 积累字词,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 2、 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 3、 综合运用读书的各种方法,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4、 培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叙事性作品。要通过朗读、速读、默读等,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了解课文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写人能抓住主要特征。 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抓住重要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细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能力目标:1、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德育目标: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内容和主题;理清思路和线索。 2、 通过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 3、 了解写作背景,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默读法 对比阅读法 讨论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同学们,这几个学期下来,我们学了鲁迅的不少文章,还记得有哪些文章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那么其中的《》选自哪本集子呢?《朝花夕拾》(解释:回忆童年往事)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同样出自这部散文集。 大家都知道这是散文集本,自然《藤野先生》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那么作者到底回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藤野先生》。 板书:《藤野先生》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鲁迅简介 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后,弃矿从医,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弃医从文,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于1926年8月底鲁迅先生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当时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1898年10月在陆师学堂的矿路学堂学习。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派往日本留学。 v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v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v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v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三、检查预习 绯红 标致 落第 不逊 诘责 托辞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绝 物以稀为贵 四、整体感知 配乐朗读,学生思考问题 1、 思考问题: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 外表: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态度。 写作手法:白描 与我的交往: 涂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正直热诚 没有民族偏见 治学严谨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最让作者感动的是没有民族偏见。 总结: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处处受辱挨打,即使是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也受到日本“爱国青年”的歧视和侮辱。作者饱尝了弱国子民的辛酸,深切体会到国弱被欺的道理。而藤野先生却诚恳地对待这样一位弱国子民,真诚地帮助这样一位来自弱国的学生。 2、文章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 在东京 (1-3段) 去仙台, (中间的段落) 在北京 (后三个段落) 3、文章的内容是赞扬藤野先生还是写作者的爱国思想?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学生各抒已见 4、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是明线;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 5、从哪些事情中可看出作者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是由于什么事情引发作者思想情感发生变化的? 明确: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行为,不学无术思想腐朽 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在仙台,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弃医从文 发生变化是: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原因:作者认为中国人的愚昧不是肉体上而是精神上,应该用文学来整治愚昧的国民。 作者在前面还提到了一些事情如:这些与藤野先生有何关系? 明确:“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所作所为使我失望,促使我离开,为后文与藤野先生的相见埋下伏笔。即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为后文藤野先生更加感人的教诲与关怀作陪衬。 匿名信事件——由藤野先生订正讲义而来 用部分日本青年的狭隘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和心胸广阔。 看电影事件——是我与藤野先生分别的原因。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总结:通过整体感知,我们感受到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作者也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爱国主义感情。下面,我们深入研究一下课文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在研读中,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如: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来解释呢? 明确:作者来到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以特殊的关照,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意。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希为贵”这里饱含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五、研读与赏析 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 ;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藤野先生》的主题的理解是浅陋的,甚至是错误的,包括各种教辅资料和《教师用书》,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把半个多世纪的错误纠正过来。借此,还可培养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研讨与练习一(讨论) 2、“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作者什么感情?——只不过,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 5、“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因为看到藤野先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 8、“爱国青年”指的是 的青年。加引号表示 。 6、写其他教职员对鲁迅先生的关心是什么目的?答案:正衬藤野先生的品质。这些人关心鲁迅,只是“物以稀为贵”,不是尊重。 七、填表,理解本文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 “清国留学生” 厌恶 实在标致极了 精通时事 九、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组织讨论。 四、完成课后其他练习。 2、你觉得文章中哪些片段或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 六、对比阅读 寿镜吾先生与藤野先生有何不同?联系背景与社会环境作比较。 七、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语文作业本 3、预习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