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伤仲永》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3:59:52 点击数:[] ![]() |
||||||
课 时 计 划
2005年 上 期 总第( )课时
课题: 伤仲永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方仲永变化的过程,弄清方仲永的才能衰退的原因。 2、组织学生讨论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类似仲永的现象,让学生深刻领会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这个道理 3、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灵活适应《论语》中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理解作者意图 教学方法:引导为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教师讲一个“年级死囚犯,在临刑前咬下母亲半边耳朵”的故事。 2、讨论,年轻人的行为如何理解? 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课堂,集中注意力,进入课文学习,同时开发学生听话,分析能力,并能准确地把自己的感受口头表达出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师:这是一个令人遗憾,令人痛心的故事。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笔下也有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你指导是哪篇课文吗? 2、理清课文的写作层次和表达方式。 第1、2段写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为什么伤",采用记叙的形式。 第3段写作者阐明的观点看法,即"伤什么",采用议论的方式。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课题中“伤”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为什么而“伤”? 2、方仲永的才能有和变化? 3、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什么? 4、你怎样评价仲永的父亲? 5、假设你有一个这样的父亲或儿子,会怎么样做? 说明:此二项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四、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1.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2.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3,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 五、课外延伸 1、引用《论语》中的语句劝劝像仲永一样的古人或今人。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因为两文都涉及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2、结合课文,说说现实社会中与之类似或相反的现象。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让学生深刻灵活今后学习非常重要这个道理。 六、作业 说说学习《伤仲永》一文的感受。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