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21、《梦溪笔谈》二则      ★★★ 【字体: 】  
21、《梦溪笔谈》二则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3:44:35   点击数:[]    

21、《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

一、        对本课教学的认识:

    《梦溪笔谈》二则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上册)的二十一课。它是第五单元——“关注科学”中的唯一一篇文言文。

在设计教学时,最使我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体现这篇文言文与整个单元主题的关系。我认为这一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矢志探索的精神;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发展的脉动,关注科学,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抓住灵感的闪光。这样的科学精神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就着重注意体现了这一点。另外,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因此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也不能丢,文章中的重点实词及虚词仍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体现了简洁、平实的语言特点。

二、        教学思路设计

《梦溪笔谈》二则,我设计了两课时,一课时解决一个文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以虫治虫”。在这一课时的设计中重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以及对学生思路的拓展。

1.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发展的先进水平并由此引出学生对《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的兴趣,简介作家、作品,营造科技氛围。             

2.梳理文意。通过学生小组学习和小组间的提问,掌握实词词义、虚词不同

用法,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文言虚词。          

3.感受文章语言特点。通过教师提示的要素:

          虫害发生的时间:

          虫害发生的季节:

          虫害发生的范围:

          解决虫害的经过:

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要求在概括时包涵着四个要素。教师给出大量运用想象的文段,请学生进行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明确介绍科技发现的小文章应尽量使用简洁平实的语言。

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特点后,进行写作训练。利用投影展示关于“以虫治虫”

的图片,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进行描述。个人写完后小组交流,每小组推举出最好的一个进行班级交流。

这样学生在获得初步感受的同时,落实到了写作上,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这比教师枯燥的讲授更易于学生接受,与整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联系起来。

4.拓展思路。教师利用“以虫治虫”的图片和生活中利用生物技术的例子,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本身联系学习过的科学知识,体会自己身边的科学现象。学生们通过拓展思路,了解到科学不是神秘的。在我们身边就存在着许多科学现象。这不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激发他们的信心,日后也成为改变世界的人。学生很明确的认识到,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有坚实的基础,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有奉献一生的准备。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设计

——以虫治虫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我国古代科技,增强学生对科学技

发展的兴趣。了解身边的科技发展情况,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

2能力:欣赏课文简练的语言风格。学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简短的科技

片断。通过教学,全班达到熟练朗读。

3.知识

①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②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钳”、“穰”、“傍”等;

③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穰”等。通过教学,全班9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词义。

④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其”、“以”等。通过与已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全班80%同学能进行区分并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的3②③④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的3③④

教学思路设计:

通过小组学习,学生自主地探讨课文内容,掌握文意及语言特点。了解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以提问、投影进行引导、串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行为

(讲解、提问的内容)

技能要 素

学习行为

(学生活动及预想回答)

一、        导入教学

1.  我们的教材第五单元设计的主题是“关注科学”。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呢?

2.  从大家的回答中,我发现同学们知道许多对人类有过贡献的外国科学家。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你知道我国古代在科学方面有哪些成就吗?”

3.  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展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投影。

4.  从上面的投影同学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国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一部作品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梦溪笔谈》

   

 

提问

 

 

 

 

提问

 

 

 

 

 

 

展示投影

 

 

 

 

 

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等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地动仪……

 

观看投影

 

 

 

 

 

 

 

二、        整体感知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简介《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

 

2.  全班齐读课文

 

3.  教师提示本课重点字、实词及虚词

 

4.  分小组进行学习,借助工具书及注释,排查字音、词义并进行翻译。

 

 

5.  两小组间针对字音、词义,针对课文内容提问,相互提问.

6.  教师利用投影进行检测

 

 

展示投影

 

 

 

小组合作学习

 

互相交流检查

 

 

投影

 

 

看书164页注释①

观看投影,进行记忆

了解《梦溪笔谈》及沈括

 

 

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通过互读、互译,掌握字音、词义,并准备接受他组的提问。组内成员可做补充。

每题由一人回答,其他人可补充。若此题本组回答不对,则由出题组公布答案。

 

 

 

 

回答教师打出问题并在书上做补充。

三、        体会语言

1.“我们已经了解了本课的大意。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的内容?”

(要求:要注意包含教师提示的要素)

2.教师读自己写的包含大量想象的文段

 

3.老师写的文段在语言有什么特点?

4.一本记录科学发现的典籍,都用老师文段中的这种语言好不好

 

4.写作训练:

放“以虫治虫”的动画。

请同学们学习课文的语言特点对以上的动画大意进行概括

四、        拓展

1.  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叙述了一个科学发现。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

2.  你知道在生物界中还有哪些“天敌”现象吗?

 

3.  放“以虫治虫”的投影

4.  这些都是昆虫的本能,是一种自然现象。现在我们再遇到虫害时还是和过去一样坐等害虫的天敌出现吗?

5.  你知道这样农业中“以虫治虫”的例子吗?

教师补充台湾引进“大洋瓢虫”解决柑橘虫害的例子

6.  现在生物技术已经不仅仅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作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处处可见生物技术的应用,你身边有这样的情况吗?

五、        结语

科学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神秘世界的大门。而科学本身也不是神秘的,它不仅仅属于科学家,也属于所有的有心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有严谨的态度,进行细心的观察,你就会有许多收获。你也许也能向伟大的科学家一样改变世界

 

提问

 

 

 

 

 

 

 

 

 

提问

 

 

 

展示投影

 

 

 

 

 

 

 

提问

 

 

投影

 

提问

 

复述文章内容

 

 

 

 

听教师所写文段,注意其语言上的特点

 

自由发言

 

将两个文段进行比较,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课文语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大意

每组推选一人

全班进行交流。

 

天敌

 

 

 

自由发言

猫和老鼠、猫头鹰和田鼠、蛇和獴等

观看投影

不是。

 

 

 

“农民们在农田里放养无毒蛇吃田鼠”等

 

 

 

“环保”等

 

 

六、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记忆重点字音、词义。

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以虫养虫”的资料,准备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请于我实行资源交换。(我需要江苏版七年级诵读欣赏教案和2、5、24等课教案,其它课文的教案我都有。)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十七黔之驴(七年级苏教版)

  • 下一篇文章:《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21、《梦溪笔谈》二则”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21、《梦溪笔谈》二则”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21、《梦溪笔谈》二则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