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册致橡树      ★★★ 【字体: 】  
第一册致橡树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3:01:10   点击数:[]    

  师:诗歌语言具有凝炼、形象、跳跃性的特点,所以同学们在赏析诗歌时需要大声朗读,细细咀嚼,反复品味,理清诗歌结构,明确诗人思路,体味诗人感情。《致橡树》(板书)是一首爱情诗,诗人通过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初步把握诗人的思路和感情。学生朗读诗歌,教师巡视作朗读指导。(5分钟)
  
   师: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现诗中有两个人称代词,是哪两个,他们在诗中具体指什么?
  
   生:一个人称代词是“你”,另一个是“我”。
  
   师:他们分别指什么?
  
   生:“你”指“橡树”,“我”指“木棉”。
  
   师:回答很正确。(板书)
  
   师:大家已读过原诗,诗人的思路是怎样的?
  
   生甲:诗人说自己愿作对方旁的一株木棉,她希望自己与对方互相联系紧密相依。
  
   生乙:诗人先否定传统的爱情观,再抒发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师:你能具体指明诗歌中哪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爱情观,哪一部分是抒发自己理想的爱情观吗?
  
   生乙:诗歌开篇到“不,这些都还不够”是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从“我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诗结尾是对爱情理想的倾诉。
  
   师:×××(生乙)说得很正确,请同学们记下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鉴赏第一部分。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思考在这一部分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
  
   师:诗中有几种意象?
  
   生:有六种: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师:这六种意象各有何特点?
  
   生:凌霄花:借高枝炫耀自己。  
  
   鸟儿:为对方营造的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师:这两种意象有何共同特点?
  
   生:他们都是单纯地依赖橡树,自己并无真正的自立本领。
  
   师:对,诗人在这里借这两种意象指攀附他人的爱情观。
  
   师:请同学们继续分析以下意象。
  
   生: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师:这两个意象有何共同特点?
  
   生:他们都是不计代价地给予。
  
   师:说得很好。他们都充当对方慰藉的对象,为衬托对方而存在。作者在这里借这两个意象指牺牲自己、降低自身价格、一味奉献的爱情观。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日光和春雨。诗人在这里没有直接写出日光和春雨的特点,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鉴赏加以想象,仿照关于泉源、险峰的诗句,将“甚至日光,甚至春雨”改写成四句诗。(教师出示练习)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     
   (学生用2分钟时间改写诗句,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同座同学间交流改写的诗句。  
   生交流互评(2分钟)
  
   师:这一部分中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的意象,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百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奋发、向上的,同学们在朗读时要读得刚劲有力,慷慨激昂。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品读。(3分钟)
  
   师:请两个同学给全班作一次朗诵表演。(一男生一女生朗诵诗歌)
  
   师:读得很好。在前一部分,诗人用昂扬的激情对传统的爱情观作了否定,那么诗人到底向往什么样的爱情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二部分。生读第二部分师:诗人在这一部分中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是诗歌的重要形式和特点。本诗运用象征手法,不是从整体上孕含象征意义,而是在具体的形象上直接表达象征意义,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诗句,分析木棉和橡树的形象,并指出其象征意义。生读描写橡树的诗句。
  
   师:这几句诗描述了橡树的什么形象?
  
   生:坚毅、刚强、敏锐、有力。(板书)
  
   师: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生: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师:对,象征着男性阳刚之美。(板书)
  
   师:那么描写木棉的诗句呢?生读描写木棉的诗句。
  
   师:通过这几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木棉的什么形象?生:美丽、热烈、真挚、柔韧。(板书)
  
   师: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生: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板书)
  
   师:说得很好。
  
   师:诗人在诗中倾诉了怎样的爱情向往?请分别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生:相互依存,紧密结合(对应诗句: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板书)
  
   生:双方默契,互相尊重(对应诗句: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板书)
  
   生:同甘共苦 独立相依(对应诗句: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板书)
  
   师:这几句诗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诗句整齐,节奏明快。
  
   师:对,用对偶句,既有端庄整饬的古典美,又表现出灵动奔放的现代风格。
  
   师:诗人抒发的是一种新时代的爱情理想,但伟大的爱情不仅只爱对方,更要爱对方的事业,爱对方生活的土地,这才是爱情的升华,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请同学们带着上述感情品读诗歌的最后几句。(学生读诗)。
  
   师:这一部分中诗人的感情抒发是平缓的,从前一部分的激昂中跌落下来,诗人以女性的温柔,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木棉在清风中摇曳。请大家仔细品读,体味。(2分钟)
  
   师: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诵。男生读第一部分,注意读出你们坚毅、刚强的阳刚之美,女生读第二部分,注意读出你们温柔、真挚的阴柔之美。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教师读诗题及作者男生读第一部分,女生读第二部分师:读得很好。(下课)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

  • 下一篇文章:《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第一册致橡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第一册致橡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第一册致橡树
  • ››第一册致大海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