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7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57:58 点击数:[] ![]() |
|||||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把握主旨领会写法等要领,注重对学生语文兴趣的调动,运用品读、质疑、探究、联想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的事迹; 2.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 3.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4.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文章的巧妙构思;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方法:启发、点拨、自主探究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 1.标清文段序号(19段)。 2.查阅工具书,识记疑难字词。(提示:嘘帙屑祈) 3.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提示: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为线索展开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粗略复述课文,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 1.回顾课文情节,眼前展现课文中描绘的情景。 2.自由大声复述,不足之处,翻开书补充。 3.按书中提供的材料顺序,概括伽利略的事迹,走近伽利略。 (1)发现摆的规律 (2)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 (3)发现自由落体的定律 三、品读美点,交流心得 1.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2.小组相互交流,畅谈自己为什么喜欢?(提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大胆发言,提出看法) 四、评读“课外资料一一伽利略、亚里士多德” 创设问题,组织交流思考: 1.亚里士多德在哪些领域有哪些建树? 2.人们当时为什么迷信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3.伽利略对亚里土多德的怀疑,说明了什么?(提示:只要提出的看法有一定道理,就应给予肯定表扬) 五、作业设计 1.收集中外科学家的事迹,说一说他们是怎么样勇于探索,不畏权威的。 2.积累字词,整理优美句子段落到班级的词语材料库中。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设计达标方案 讲一讲自己的一次成功经历(l-2人),评价(2人)。对比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是如何走向成功的,他的科学精神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自主设计最佳达标方案(提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讨论拟定)。 二、按照文章线索,复述课文 1.教师组织小组互相评价: 2.同组人互相补充; 3.小组竞赛评分。 三、探究质疑,讨论交流 1.文章的巧妙构思有何妙处?(提示:从精彩部分“摆”的规律的发现起笔,最能吸引读者) 2.是否能够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提示:鼓励不同见解,创新思维) 3.下面几句话赞扬了伽利略的什么精神?你也写出几句话,对伽利略作出评价。 (l)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 (2)他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 (3)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四、精读品味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处描写?说一说为什么会喜欢,给你什么启迪?勾画出文章的美点。 五、思维拓展 1.伽利略在教堂里的猛然发现,你从中能领悟到什么? 2.想象一下假如伽利略的父亲站在斜塔下他会有何感想?亚里士多德站在塔下,又会有何感想?(提示:以最新的想象来培养学生们的感受能力,引发对课文的兴趣,只要有所感悟,就予表扬) 七、作业设计 收集一些科学家的事迹文章和图片,办一期手抄报。 八、小结 谈一谈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侧重于学习过程和心得,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尝试运用。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