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十一课邓稼先(七年级人教版)      ★★★ 【字体: 】  
第十一课邓稼先(七年级人教版)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53:25   点击数:[]    

11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了解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

    2.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等,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教师只是阅读的组织者、促进者,要为学生阅读提供环境和条件,不宜把自己建构的文本的意义强加给每一个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教学重难点

    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教学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难点;把自己在阅读时的疑问记下来;围绕课文,查找作者杨振宁和“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有关资料。

    2.教师准备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或影像资料。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遵循“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这一原则,学生先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再在小组里选读、交流、质疑,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最后,朗读文章,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

(有条件的可以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

    师: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邓稼先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做出巨大的贡献,但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因此,精心设计这个图文并茂的导语,意在拉近学生与“两弹元勋”的距离,为学生阅读文章创造良好的氛围。)二、整体感知    ’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

    教师指导:概括文段的内容可以用下列形式;(1)用文段的中心句;(2)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连缀成句子;(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

    (此教学环节通过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意在引导学生把握各部分的内容,培养概括能力。教师在解答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用恰当的形式来概括文段的内容,不宜参照“标准”答案要求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

    2.分组讨论:全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跟文章中心内容的关系并不紧密,能否去掉?

    (讨论安排:每个学生先在组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再通过讨论整合小组中每个人的意见,形成小组意见,当然也可保留个人意见,然后每组代表发言,小组之间就不同的看法,展开辩论,最后形成班级意见。)

    明确要点:(1)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来写,既让读者更清楚了解邓稼先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所做的巨大贡献;也是作者“大手笔”的体现。

    (2)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更是邓稼先光辉一生的写照,也是作者与邓稼先友谊的写照。

(此教学环节意在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

三、课堂小结

    邓稼先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人格“纯正”的科学家。

四、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后“研讨与练习”进一步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探究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段,反复朗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第一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最后两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第六部分,这些部分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通过找抒情的语段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方法最简单、最直接,学生最易掌握,此教学环节不但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而且教会学生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2.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

    辨:哪些语段是记叙,哪些语段是议论、抒情?

    析:记叙语段和议论、抒情语段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有什么好处?

    悟: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借鉴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情感更真挚感人,观点更让人信服;如果没有记叙作基础,那么抒情、议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此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有关表达方式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过程。)

二、巩固拓展

    1.讨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你学习?

    2.课外练笔:叙述你所知道的邓稼先的故事,发表你的看法,表达你的感情。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对于名人的精神和品质,不要仅停留在了解和认知的层面,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比照,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成长提供精神营养,所以在讨论中,学生可比照自身的实际,选择邓稼先的精神和品质中对自己有用的或自己缺少的,不要求面面俱到。)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最后一课》教学设计7

  • 下一篇文章:赛读赛讲,分层互促——《狼》教例评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第十一课邓稼先(七年级人教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第十一课邓稼先(七年级人教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第十一课 第一框 受教育既是公民...
  • ››第十一课 培养爱国情操 —— 初中政...
  • ››第十一课 Lesson Eleven-教学教案...
  • ››第十一课背影(八年级江苏版教案)
  • ››第十一课敬畏自然(八年级人教版)...
  • ››第十一课邓稼先(七年级人教版)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