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7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53:23 点击数:[] ![]() |
||||||||||||||
七、最后一课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小说的特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2、3 难点:目标1、3 三、教学用时:3课时 四、课型:讲读课 五、教学设想 首先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正确区分故事情节的层次和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阶段,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表现,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会意义。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字词、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小说的结构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1、导入新课 由神州5号引入爱国主义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告诉学生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领土完整等情感。 2、请同学提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注字音、释词义。 锯jù 踱duó 挟jiā 皱zhòu 督dū 叟sǒu 摊tān 旷kuàng 懊ào 隶lì 钥yào 匙shi 哽gěng 赚zhuàn 应该掌握的词: 宛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3、介绍小说常识 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 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⑵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⑶小说要素: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⑴解题: ——最后一课,是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 课。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和一名小学生小弗郎士。 —(1-6)上学路上(开端)表现小弗郎士贪玩,幼稚; 二(7-23)最后一课(发展)表现小弗郎士的吃惊,诧异,到恍然大悟,感情发生变化:由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也热爱学习; 三(24-末)宣布下课(高潮、结局)师生心相通,忠于祖国,绝不屈服。 中法国沦陷,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老师态度: 骂 —— 态度温和 人们: 神色忧虑,少见的人也都来了 ——渲染了一种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 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三。
1.分析小弗郎士,通过理解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写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爱学习、幼稚的性格,但他还能管住 自己,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表明他还有一定的意志力,为下文的转变埋下伏笔;同时也 展现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坏消息”“又出了什么事了”,看来稚气,但内心爱憎分明, 对敌人还是有一点恨。铁匠开玩笑,他以为是讽刺自己,所以气急败坏地跑进先生的院子 里,说明他有很强的自尊心。 ——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 出主题,有烘托作用;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 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们的心情反而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压抑的感觉。 ——通过先生的话点明这“最后一课”的含义,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 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国人民,韩麦尔先生在这种情况下, 连连强调这一课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后一课”。这样,“最后一课”本 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灵 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 老 师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 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刚才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来是很贪玩幼稚的,现在对再也不能学 法语感到惋惜,为贪玩而悔恨,讨厌的书变成老友;本来是害怕老师,现在老师的责罚也 忘了,对老师充满同情、理解、尊敬之情;本来还觉得好玩的操练,现在也从心底里憎恨 起来,用“这些坏家伙”来称呼他们。这段心理活动,表明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 通过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变化——从害怕到同情、理解、尊敬,表明了孩子心灵上的爱 国意识正在成长。 ——法国侵略者强行剥夺法国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愤 和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词,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 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珍视这最后一课,并把学好祖国语 言作为爱国的神圣职责,因而产生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当老师提问时他不会,感到难受, 说明他有了羞耻感;学习文法易懂,说明学习态端正了;他特别用心去听,老师也特别用 心教,因而能听懂。 ——小弗郎士对老师充满同情、理解、尊敬之情,因为热爱法语的老师将不能再教法语了。 他由字帖想到国旗,表明了他对祖国及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兵该不会 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写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对侵略者的禁教 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正在迸发。 ——①小弗郎士本质不坏; ②受到老师的影响; ③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 ①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就此发表你的意见,写一段话。注意要从文章中找根据。 ②尝试从语言、衣着、神态、动作等描写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⑴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更是一位对祖国充满热爱的爱国志士,请找出具体表现。(学生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教师引导归纳) ——韩麦尔先生穿着礼服上课,体现了他对这节课的重视与纪念,用以表现他对将要失 去国土的敬意。 ⑵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他出于民族责任感,沉痛地总结了教训:1学生不努力2父母不关心3教师不尽责。 总结过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珍视这最后一课。说学生可怜,是说老师没教好,学生没 学好,快要做亡国奴时,还学不好祖国语言,只会给敌人轻蔑。失去民族尊严。 ——韩麦尔先生想到普鲁士侵略者还可能说出更多的侮辱法国人的话,心情十分沉重, 很不愿意再想下去,所以省略了。 ——韩麦尔先生责备自己过去没有尽到责任,说到这儿,感到十分内疚、痛心,一时说 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号,这表现了他对教育事业十分负责。 ⑷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高度赞美法国语言,强调掌握法语的重要意义。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 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 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⑸上习字课时,老师是怎样安排的?有什么用意,产生什么效果? ——忍受着离开服务了40多年的本乡的痛苦,用心教学,写“法兰西”“阿尔萨斯”等 别出心裁的字帖,象征着阿尔萨斯、洛林和法兰西祖国永远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 情。 ⑹重点分析最后一部分: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 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有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号 声,暗示着德语要替代法语,两者都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将和自己的民族语言、祖国的 语言告别,这对韩麦尔是沉重的打击,“脸色惨白”是他内心痛苦已极的表现;“我”从 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看到了先生对法兰西民族的痛苦思索,看到了先生对 自己的深刻自责,以及法兰西语言永存、自由属于法兰西人民的坚定信念,因此,“我” 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 是一位爱国志士。“惨白”不能换“苍白”,因为“惨白”带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厉害, 可怕;而“苍白”多指病容。 ⑺“我——我——”这两个破折号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从语言形式上看,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声音哽住了,说不下去了,即语音的延长。从 文章的内容上看,是“此处无声胜有声”。韩麦尔先生离别讲台的那一刻残酷地到来了, 心情悲愤,百感交加,语言难以表达沉痛的心情,两个破折号则可以含蓄、全面、深刻 地包容这一切。 ⑻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 人的恨。 ⑼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写大字”、“呆住”、“做手势”、“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 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 国必胜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痛苦之中。因 为内心激动,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因而“哽住了”。 ——“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早日 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样收尾,深化 了主题,同时意境深远,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 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 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 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 七、全文总结 提示思考:这篇小说写了小弗朗士的变化,写了韩麦尔先生上了悲壮的一课,还写了镇上的人到教室里来听课的情形,写这些都是为了表现什么呢?(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八、板书 法国 都德
小弗朗士 (心理描写)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