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夏》教学设计1      ★★★ 【字体: 】  
《夏》教学设计1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34:44   点击数:[]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解文章的思路。
         3.  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不少吟咏四季的古诗。古诗配美景,真美!演示多媒体画面(春、秋、冬)。在每一幅画面后,让学生背属于那个季节的诗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少了哪个季节。
          生:没有夏季。
          师:很好。让我们先背诵一下有关夏的诗吧!(生齐背)。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1.  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懂的字词句,自由发问。
          2.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板书:景美             人勤} 赞美   
      紧张   热烈   急促   } 赞美 
      (五)精读课文:
          1.  齐读第一段: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
           ②它起什么作用?
          2.  指名一生读第二段。学生概括段意。哪些画面突出了夏的特点?
          3.  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①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②哪个句子呼应第二段。
          4.  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农民的辛勤体现在哪里?
            ②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
          5.  全体学生齐读第五段:
            ①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②请同学说说寓于此段中的感情。
          6.  作者为什么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六)学生总结全文。(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
      (七)文章的写作特点:
          1.  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对比手法,起什么作用?
          2.  文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试举例分析。
      (八)师生归纳文章主题: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九)布置作业:
      你心中的夏是怎样的?
      ①学生口述心中的夏。
      ②写成习作《我心中的夏》。
      ③课本136页练习一、二

      《夏》教案

      苏州市浒墅关中学   于桂言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3.  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由古诗《山亭夏日》 [唐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导入。
      2. 
      这首诗描绘了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夏》一文,表达的却是一种紧张、急促的旋律,表现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2.  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哪些段落是写夏天的热烈的? 
      (第2、3段)
          ①     第二节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一节中的“热烈”一词?
         “沸腾”一词。
         
      ②通过写春天与夏天景物(比较),突出夏天的特点:“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夏天到了。”
          ③在作者看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
         “……——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春天的色彩与夏天的色彩相比较(对比)
          ④怎样理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句话?
      (2)哪些语段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⑤侧面描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⑥两方面来写夏:白天到夜里/整个夏天里
      (3)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四)总结文章主题。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五)品味语言:
          1.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2.  课本136页练习一、二


      教学后记:
        
      教学《夏》这两个教案,试图从两种不同的风格去传授知识给学生,目的归一:让学生从把握夏的特点出发,牢牢把握住作者寓于文中的感情。用这种感情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切地去体味这份感情。

         两个教案,都从重难点出发,在教学中,都结合了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既有课内知识的解剖,又向课外作了延伸。
         在撰写教案时,参阅了不少成功教案的部分内容,这里一并致以谢忱!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

  • 下一篇文章: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一七年级语文(教师中心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夏》教学设计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夏》教学设计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夏》教学设计9
  • ››《夏》教学设计3
  • ››《夏》教学设计6
  • ››《夏》教学设计7
  • ››《夏》教学设计5
  • ››《夏》教学设计2
  • ››《夏》教学设计1
  • ››《夏》教学设计8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