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23:44 点击数:[] ![]() |
|||||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一、复习: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试一试用自己的话表演,用课文的话表演 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朗读要求: a、由全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能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 态、心理和情味。 b、朗读者按照小组意见朗读。 表演要求: a、根据文章的情节结构安排幕次、场次 b、注意详略的分配 c、情节可以课文为蓝本作适当的想象 可按图发挥想象表演: 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三、理清思路: (一)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议论 4、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结友 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提问: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劝 坚定有力 不急不恼 推心置腹 现身说法 循循善诱 提问: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 鲁肃 大惊 吕蒙 自信 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四、分小组讨论问题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讨论后明确 1.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 (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简单分析一下人物形象: 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 吕蒙:勤奋好学,自信 鲁肃:慧眼识人 五、寻找知识点 一、语气词的运用 二、成语集锦 三、古今异义 四、情节处理上的特点? 1、劝学(详)— 就学(略)— 议论(详)— 结友(略) 2、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3、情节以对话为主 六、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请说说你知道的古代有关劝学的故事或名篇。2、你收集有关学习的名言有哪些? 八、作业:《我来劝你多读书》 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学习孙权的劝导方法劝导别人从学习态度 上重视学习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