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六年级语文教案 |
|
|||||
语文教案-将相和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05:45 点击数:[] ![]() |
|||||
《将相和》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学生齐读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我们还学习了第三个故事,明白了蔺相如是一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板书:顾全大局、胸怀宽广),所以负荆请罪的结果是——将相和好了,蔺相如和廉颇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既然有“和”,就说明他们曾经“不和”,为什么“不和”呢? 指名读第16自然段,明白廉颇认为蔺相如就凭一张嘴升了官,他不服气。 讨论“嘴”指什么?(板书:嘴) (廉颇看不起蔺相如,认为他只是靠嘴巴说说,没有其他本领。) 3、推出研究问题:蔺相如是不是只凭一张嘴,没有其他能耐呢? 蔺相如帮赵王解决了许多难题,比如“完璧归赵”(出示贴图)这个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就来听一听,在这个故事中,赵王面临着怎样的难题? 二、深入阅读,研讨材料。(完璧归赵) ㈠第2~3自然段 1、 听2~3自然段录音,说一说:赵王遇上了什么麻烦事?(秦王知道赵王得了个无价之宝——和氏璧,就写信说愿意拿十五个城换这块璧。) 2、 赵王接到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赵王为什么如此着急? (引读):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打。 3、 到底要不要把和氏璧送去呢?“送”如何?“不送”又如何?能否用上“如果……就……;如果……就……”用自己的话说说赵王为什么而着急? (赵王深深地知道秦国并无诚意以城换璧,如果如信上所说把和氏璧送去给秦王,秦王当然不会如约交付城池,赵王就只能白白吃亏,让秦王轻易地占到便宜;如果不按照秦王的话做,只怕秦王会以此为借口,发兵进攻,到时候遭秧的就是赵国。) ㈡第4~7自然段 1、正当群臣无策,赵王左右为难之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勇敢机智的蔺相如。(板书:勇敢机智) 听4~7自然段录音 2、 我们来看看,所谓“机智勇敢”的蔺相如是怎么给赵王出主意的。 (生齐读第6自然段)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这块和氏璧到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拿十五个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个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3、我们以前学过,文章一般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呢?(人物的言行) ⑴ 在这段话里,能否从蔺相如的言行中体现出机智勇敢呢?抓住重点词品一品,填好表格,说说为什么。 ⑵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①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他在想什么呢?是在想到底要不要去吗? (蔺相如想的并不是去不去,而是在想如何既能保住和氏璧,又不给秦王发兵进攻制造机会。) ② “愿意”:在国家危难之时能挺身而出。 ③ “如果……就……;如果……一定……”(出示句子):这是两个假设句的连用,表示对两种情况的对策。蔺相如把两种情况都考虑到了,说明他慎谋远虑,考虑周全。 ④ 句式训练:能否用“如果……就……;如果……一定……”说一句话 ⑷ 朗读指导:蔺相如把问题考虑得非常透彻,连对策都想好了,真可谓是成竹在胸。该怎么才能把这几句读好呢?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㈢第8~9自然段 1、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秦国。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向秦王献上和氏璧(板书:进宫献宝)。秦王喜欢这件宝物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朗读训练:指名学生读“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赞叹” 2、看来,这和氏璧的确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连见多识广的秦王也爱不释手。可他却“绝口不提交城换璧的事”,是因为他太专注于欣赏宝物了吗?这种情况蔺相如料到了吗? 所以在蔺相如看来,秦王(引说)“果然”绝口不提交城换璧的事,可知秦王并无诚意,要想全身而退,必有一番恶斗。那么蔺相如到底是怎么和秦王斗智斗勇的呢? 3、总结学法,自学8~9自然段,完成表格 请同学们用刚才学第6自然段,先听课文录音,再找人物言行,然后抓关键词句,最后悟思想品质(板书:听、看、抓、悟)的方法自学课文第8~9自然段,和你的学伴讨论讨论,谈谈你们的发现,完成表格。 ⑴ 听第8~9自然段录音 ⑵ 自学8~9自然段,完成表格 4、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⑴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知道秦王没有交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点给您看。” ① 这块和氏璧是稀世珍宝,真的有“小毛病”吗? 蔺相如这么说是为了什么?(板书:设计取回) ② 朗读训练:蔺相如设计从秦王手中取回和氏璧,该怎么说秦王才会相信呢? 指名读——齐读 ③ 秦王听蔺相如这么一说,果然中计,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一连串的动词“捧、退、靠、站”充分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敏捷。 ⑵ 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① 理解“理直气壮”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引导学生说出秦王理屈,而蔺相如已经看清了秦王贪婪的真面目,所以能理直气壮地揭穿骗局。 那蔺相如对秦王说这番话的时候,除了“理直气壮”之外,还包含了怎样的情绪呢?(怒气冲冲、人璧共存亡的胆量、大义凛然) ② 朗读训练:“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指名读——分组赛读——齐读 ③ 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这时,蔺相如是不是真的要撞?为什么? 原因:蔺相如捧玉撞柱是假,逼秦王就范是真。因为秦王对和氏璧爱不释手,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和氏璧被撞碎,这也是蔺相如的机智之处。 果然,秦王中计(引读:秦王怕撞碎了璧,连忙把他劝住,说一切好商量,还叫人拿出地图,把给赵国的十五个城指给他看。) ⑶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句式训练:这是一句间接转述句,我们一起来直接把它改成直接引用的话(生齐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我才肯交出来。”) 蔺相如要秦王举行“隆重的典礼”,目的是什么? ① 造声势,让其他五国都知道秦王欲向赵国交城换璧; ② 拖时间,好派人把和氏璧及时安全地送回赵国。 ⑷ 秦王万般无奈,只好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而蔺相如回到宾馆之后,还是觉得秦王绝没有诚意拿城换璧,于是(引读)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板书:完璧归赵) 此处,可以看出蔺相如料事如神,做事果敢。 ⑸ 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① 理解“大大方方” 蔺相如私下派人送和氏璧回赵国,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 此时,情况危急,秦王随时可以给蔺相如扣上欺君的罪名,可蔺相如仍能保持翩翩的君子风度,大大方方,他的胆识实在是让人佩服。 ②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自由练说——指名说 ③ 归纳:蔺相如对秦王说,假如你有诚意的话就先交城,我们赵国也会马上把和氏璧送过来,不然,就算你杀了我,你不但得不到和氏璧,反而会被天下人耻笑,原来秦国是这么不讲信用。 ④ 朗读训练: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⑤ 蔺相如和秦王据理力争(板书:据理力争),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的送蔺相如回国。 ㈣ 朗读描写秦王的三句话 1、朗读训练:蔺相如的言谈举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他的随机应变和敢作敢为。而他的勇敢机智也让因贪婪而理亏的秦王处处表现得很被动,总是被蔺相如牵着鼻子走。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秦王无可奈何的句子,再读一读,相信你能读得很好。 自由读——指名说(出示)——指名读——男女分读——齐读 ⑴ 秦王怕撞碎了璧,连忙把他劝住,说一切好商量,还叫人拿出地图,把给赵国的十五个城指给他看。 ⑵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⑶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 2、作者通过描写秦王处处受制于蔺相如来表现蔺相如勇敢机智的写作方法叫做,(引生齐说:侧面描写)。 ㈤ 第10自然段 这场斗争的结果如何呢? (引读)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三、参照板书,详细复述 1、 学了这个故事,我们都为蔺相如的勇敢机智而折服,相信同学们也都希望能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有条有理地讲给别人听,那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来试一试。 2、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经过,大致上可以分为这么几步(指板书):进宫献宝→设计取回→完璧归赵→据理力争。同学们可以根据板书和自己制作的表格,在加上故事的前因後果,自己先试着说说看,自己练完之后,讲给同桌同学听一听。 3、指名说 四、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勇敢机智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