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六年级语文教案 |
|
|||||
语文教案-灰椋鸟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02:35 点击数:[] ![]() |
|||||
第15课《灰椋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一个多音字;联系上下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有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3.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4.学习本课作者对鸟类、对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强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准备: 1.搜集、印发关于"灰椋鸟"的资料和课外阅读材料《鸟儿,人类的朋友》。 2.制作投影片:①指导造较复杂的比喻句的例句;②劝诫儿童爱护鸟类的古诗《鹰雏》。 3.歌曲碟片《一个真实的故事》和影碟机。 4."灰椋鸟"标本。 第一课时 教学指导思想 1教学内容前伸,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精读课文,深入探微,感悟课文内容。 1)启发学生回忆课内外学过的古诗中有哪些诗句写到鸟。 2)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提出问题。 3)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试读课文。教师正音,指导。 4)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让学生说出全文主要内容。 5)启发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阅读理解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壮观场面的段落。 1学生回忆、背诵。 2学生提出与学习课文有关的问题。 3学生自己选读一小节,说出该小节的主要内容 4学生阅读、思考,口述写作顺序和全文主要内容。 5学生自读、自悟。 (1) 朗读句子和段落; (2) 提出问题; (3) 讨论问题。 作者等候灰椋鸟 椋鸟(1---2节) 灰椋鸟开始归林(3节) 归林时(4节) 归林后(5节) 作者感想(6节) 一、按大语文教学观将课内课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 二、从质疑开始,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思考、学会概括。 四、自学自得,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指导思想 1熟读积累。 2迁移运用,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 3简要概括,拓展延伸。 4作业练习。 1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熟读、记忆课文的3至5自然段。 2教师示范背诵。 3指导朗读背诵。 4指导学生阅读、感悟课文中的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联想和想象的。 5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讨论如何从一种事物想象到另外两种事物或者从一种情景想象到另外两种情景。 6启发学生从课文回到题目,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介绍作者爱鸟的事迹,播放碟片。 8布置作业,打出投影《鹰雏》。 1)学生讨论发言。 2)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3)学生试背。 4)井离乡学生讨论发言。 5)学生思考讨论填空。 (1) 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好象-----,又象------ (2) 雪下了整整一夜,缀满雪的松树枝条,似----,如---。 6)学生思考发言。 7)学生听介绍,听歌曲,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8)学生作业: (1) 抄写《鹰雏》。 (2) 用“---好象----又象----”、“----似----如----”各写一段话。 (3) 阅读《鸟儿,人类的朋友》。 (4) 学唱《一个真实的故事》。 1抓住写时间先后的词语帮助记忆。 2读课文由文字想象画面,背诵时由画面记忆文字。 联想和想象。 徐秀绢(优秀团员,革命烈士) 1让学生学习讨论,掌握背诵的方法。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模拟创新。 3从部分到整体,让学生学会概括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让学生爱到精神的震撼,情感的熏陶,增强保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