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漓、谰、瑕、翡、桨、峦、筏”。 2.理解“竹筏、奇峰罗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细致观察的能力。 2.训练学生学习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读文和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深人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二、学法引导 1.预习:在学习新课之前,独立自学新课内容,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独立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2.课堂上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圈点和批注的方法来阅读文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重点 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像其美景。 2.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品词析句,人情人境地朗读去体会。 (二)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疑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四)解决办法 通过课前预习和查找资料,反复入境地朗读去体会美景;通过教师介绍,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读、议议、写写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优美、舒缓的音乐伴奏带。 2.“桂林山水”全景图及插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导观察画面,谈感受。 2.质疑问题,独立解决生字、新词。 3.思考、讨论,勾画重点词句。 4.再观察插图,发挥想像,进行表达练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培养想像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导入。 (板书课题)通过预习,谁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2.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3.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4.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5.检查自读效果。 (1)重点纠正下列字音: 漓江 波澜 峰峦雄伟 翡翠 竹筏 (2)解决新词,引导学生体会。 竹筏——竹排,可当船用。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县城北。古称东岳,海拔1524米,主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 香山——在北京西郊。风景秀丽,以秋天的红叶著称。 6.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漓江水”的单幅图。 看图,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显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评点。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7.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画面。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漓江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漓江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漓江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 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8.出示“全景图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在读了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练习背诵课文 1.自背。 2.交流背诵方法。 (二)谈收获 1.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生以导游身份为大家深情地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3.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课文的写作结构。 (1)作者的写作方式:抓住特点,层次井然。课文按观察的顺序,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开头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总的赞美桂林山水,然后分述了山和水的特点,最后概述山水的全景,层次井然。 语言优美、合理想像,写出了景物的特色。文中运用了衬托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实现了桂林山美、水美,并展开合理想像,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课文结构: 课文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式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去观赏桂林山水。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观赏漓江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观赏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写桂林山水之美。 4.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漓”:右边是“离”最后两笔是“乙”和“、”。 “澜”:右边“门”里是“柬”。 · 区分“瑕”与“暇” “峦”与“恋” “桨”与“浆”。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八.布置作业 1.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2.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墨城的云和月》。 3.读下面的句子,先解释带点的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碧:————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