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五年级语文教案
   7 晏子使楚      ★★★ 【字体: 】  
7 晏子使楚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1:19:36   点击数:[]    

                                        7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内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针锋相对的。
2.理清文章的条理。
课前准备
1.插图的投影片。 2.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这期间,各国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激烈争夺霸业。今天要学的一篇课文——《晏子使楚》讲的就是发生在这两国之间外交上的一件事。
2.板书课题,读题。
3.释题:晏子是齐国的大夫,他能言善辩,很有才干。“使”这里是派往。晏子使楚就是晏子被派往楚国访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大(d )夫 侮(w )辱(r )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只要说出大概的意思)
3.大家提出预习时不懂的地方,共同讨论。
(简单的问题由学生解决,教师可作必要讲解。关于重点难点问题存疑)
三、引导学生弄懂课后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自己读一读课后第一题,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回答。
(楚王仗着自己的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指名读课后第二、第三题,边读课文边思考,试着完成下面表格。
教师检查:
(1) 指名说第一次侮辱晏子的情形,教师填写表格。说一说楚王为什么这样做?
(2) 二、三两次由学生直接说,教师写一些关键词语。并说一说楚王为什么这样做?
3.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晏子和楚王神态的词,想一想他们这时的态度。
4.你佩服晏子吗?试着用一些词语来夸夸他。(聪明机智、才智过人、能言善辩)再说一说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5.朗读课文,注意人物的态度的变化。
四、理清层次。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五、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用“/”划去刮号中不 正确的读音。
首都(d d島) 大夫(d d ) 强盛(sh坣g ch唍g)
乘机(ch唍g sh坣g) 囚犯(qi xi ) 正目(zh卬g zh坣g) 
2.选词填空。
⑴吩咐 嘱咐
①楚王只好( )大开城门,把晏迎接进去。
②老师( )我们,要抓紧时间复习功课。
⑵得意洋洋 喜气洋洋
①楚王( ),以为这一下子晏子可丢脸了。
②看到这一片丰收景象,大家都( )。
3.读句子,结合课文用“√”选择正确的说法。
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①楚王如果让自己从狗洞进去,就说明承认楚国是狗国。( )
②楚王如果不让自己从狗洞进去,就说明承认楚国是狗国。( )
⑵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说明晏子早就想好了反驳楚王的办法,装着为难是想让楚王允许说出要说的话。( )
②说明晏子在“撒谎”还是“说实话”之间感到为难。( )
⑶哪知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来说……
①说明晏子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
②说明晏子毫不畏惧,勇敢顽强。( )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让钻洞 访问“狗国” 
齐国没有人 我最不中用
齐人没出息 水土不同
自取其辱 聪明机智
( 教学设计者:张凤英)
时间楚王侮辱晏子晏子反驳楚王结果
要进城门时让晏子从洞里进去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大开城 迎接
见到楚王时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为什么打发你来呢?访问上等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派下等人
去,我最不中用,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只好陪笑
招待吃饭时齐国人怎么这样没 出息,干这种事? 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是两国水土不同 楚王只好赔不是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五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台湾蝴蝶甲天下》教学设计之一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7 晏子使楚”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7 晏子使楚”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24”毛主席在花山
  •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 ››再教《再见了,亲人》,已是第五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
  • ››13《养花》教学设计之一
  •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
  • ››《暮江吟》教学设计:理解字词练中...
  •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之二...
  • ››《背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