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四年级语文教案
   《所见》《小池》教学设计      ★★★ 【字体: 】  
《所见》《小池》教学设计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0:22:23   点击数:[]    

《所见》《小池》教学设计 


 
                        《所见》《小池》教学设计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戴志强

    课前透视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信息资料: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所见》
    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细读(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学生可能有出的问题,如:“樾、意欲”的含义等。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诵读(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诵诗句。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写字(自主写字,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1、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学生参与指导范写,为大家讲解。如“木”字旁的写法等。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小池》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学新知做准备。)
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2、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激发学生,回顾体验,简要概括也学习方法,为学习《小池》做准备。
自学(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汇报(各组汇报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
1、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如:字音“柔”应为"rou"不是"yo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细流”“树阴”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如“毕竟”“惜”“无穷”等,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实践(创意表现,促进理解,发展个性。)
1、引导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夏天。如语言描述、绘画、背诵诗歌等均可。
3、交流评议。
写字(自主选择难点字,提高书写能力。)
重点指导“黄、立、闭”,教师大胆放手,相机示范,引导学生评价。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语文教案-科里亚的木匣

  • 下一篇文章:《观潮》教学设计之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所见》《小池》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所见》《小池》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语文天地十二》教学设计
  • ››18《小镇的早晨》
  • ››《动物的互惠互助 》
  • ››课文 1 观潮人教课标教材
  • ››28数星星的孩子
  •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之一...
  • ››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上册:《幸福是什么》教...
  •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A、B案...
  • ››《所见》《小池》教学设计
  • ››《所见》教学设计
  • ››《所见》教学设计之一
  • ››《所见》综合资料之一
  • ››《所见》教学设计之二
  • ››《所见》赏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