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四年级语文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设想      ★★★ 【字体: 】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设想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0:21:09   点击数:[]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全文按游览顺序记叙,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写“我”游双龙洞的时间和出发地点;第二段从“出金华城”到“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写从金华到双龙洞的路上;第三段从“在洞口抬头望”到结束,写游洞。全文脉络清楚,层次分明,满篇皆画。学习这一课,培养学生用文字描述景物的能力是重要内容。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设想。

  一要多读。读什么?1.读修辞特点比较突出的句子。如,“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对比)“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比喻)“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到左右和下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了额角,擦伤了鼻子。”(夸张)此外,好的句子像“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都可让学生多读。2.读感情色彩较浓的句子。如,“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内洞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等。3.还可让学生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如路上、孔隙、内洞等段。指导学生读上面这些句子、段落时,除范读外,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边读边想。如,读去双龙洞路上一段,可让学生先读,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公路是什么样子的,山上映山红、油桐是怎样生长的,溪水出山是怎样一种情况,山色怎样,然后再读。就这样反复读、反复想,一直读到眼前能呈现出画面为止。另外,对该读重音的字句,也应指导。如“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象桥洞似的”“……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等。总之,只要注意读,注意引导学生读一次,达到一种目的,学生就会渐渐读出味来,读出“门道”来,百读不厌。

  二要精讲。讲写作方面的技巧、特点。一是文章的内在联系。本文除按游览顺序写外,文中还处处写到溪流。从入山到外洞、孔隙、内洞,无处不溪流,好像作者的游览,处处追寻着溪流的“足迹”,使文章自然而然地串了起来,也使人看到了作者游览时不断探求双龙洞“奥秘”的兴味。二是本文特殊的表现手法——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感觉到的情况去描画观察到的情况。如,写孔隙情况,作者不直接说孔隙多大、多高、多宽、多长,里面的情况怎么样,而是用人们所常见的东西比喻说明。说孔隙的高低宽窄用了“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的小船呢?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无法容纳第三个人”。写孔隙内的情况,用感觉去写:“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了额角,擦伤了鼻子。”写外洞的大小形状:“像桥洞似的”,“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个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等等。这样写,把许多抽象的东西都形象化、具体化了。三是分析文章的脉络层次,篇章结构。讲时可作如下板书:

  (一)四月十四日,去游

                前五公里(略)金华-罗甸

  (二)路上

                 后五公里(详)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满山映山红

                                     油桐一丛一簇

                                     山土粉红

                              溪水: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洞口外   山突兀森郁

          外洞    洞口  桥洞似的

          洞内    像大会堂

  (三)洞内   宽     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

          高     仰卧恰能通过

          孔隙   长    约二三丈

          光线   昏暗

          一团漆黑

          洞顶   双龙(青、黄)

          洞内   石钟乳、石笋

          内洞           形状多端  颜色各异

          大小    比外洞大得多

                十来进房子大

          溪流    上源在深黑处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语文教案-有这样一个小村庄

  • 下一篇文章:《葡萄沟》教案设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设想”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设想”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语文天地十二》教学设计
  • ››18《小镇的早晨》
  • ››《动物的互惠互助 》
  • ››课文 1 观潮人教课标教材
  • ››28数星星的孩子
  •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之一...
  • ››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上册:《幸福是什么》教...
  •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A、B案...
  •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设想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