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四年级语文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 【字体: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9:38:18   点击数:[]    

  简析: 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描写的又是我国的名胜.所以讲这一课时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双龙洞的特点,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播放有关双龙洞画面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其中9个.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写作方法.

4.       阅读与想像相结合,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5.       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双龙洞的特点,向别人介绍某一景点.

6.       能概括地总结双龙洞的特色.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空隙和内洞的特点.

     2、分清文章的主次内容并领会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从而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由进内洞时作者的感觉体会空隙的特点.

   2、  在领会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资料,教师可准备有关双龙洞风景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气氛,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教师可从衣着上影响学生的感觉)我今天特高兴,因为叶圣陶爷爷要带我去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览去呢!(等孩子露出羡慕的神态时接着说)你们想去吗?那好,现在我们就跟着叶爷爷到那里去看看吧!(出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理清路线

  1、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作者所游览的景点,并排列顺序.

  2、找出表示作者游览景点产生变换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3、用做小导游的方法(准备好导游的工具)激励学生细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请学生按顺序写出几个景点.板书;( 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

三、探讨主次,学习写法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

  2、小组探究文章的主次,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选材.

  3、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总结:写文章时与题目关系密切的要详写,不太密切的要略写,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四、课外拓展,小笔头练习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都到过那些旅游景点,并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课下仿写一篇小游记.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领会感情

  1、回顾课文中所描写到的景点.(出示板书)

  2、指导朗读课文,找出重点内容.

  3、读后分析解决重.难点.

  (1)、自读描写外洞的内容,找出描写其特点的句子.

  "走进去......一定不觉得拥挤"

  反复读这句话,用一个词总结其特点.板书:(大)

  (2)、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小组探究"空隙"的特点.(小)(窄)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告诉我们"空隙"的小呢?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空隙的"窄小".

  理解空隙如何小的句子.

  体验空隙如何窄的句子.

  读:"为从后脑到肩背......贴着船底了.""可是还能感  觉......我又感觉......"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播放进空隙时的多媒体,问:如果让你躺在小船里会有什么感觉?

  用语气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3)、用学习前两个景点的方法学习描写内洞的内容.

  同位讨论并总结出内洞特点.(美)

  从哪些地方看出它的美呢?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读一读.

  (4、巩固主要内容.

  用自己所感悟是情感朗读描写外洞,空隙,内洞的段落.(教师适时点拨)

  (5)、其他内容

  学习1-3自然段,了解路上的特点.

  出示相关句子: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

  "粉红色的山......眼前一片明艳."

  "随着山势......时时变换调子."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想想,议议体会到了什么?(美)

  (出示双龙洞路上的录像)

  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朗读.

  根据句子提问:为什么同一类的花儿山上的却比盆栽的有精神?

  为什么同一条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二、回顾整体,理出线索

  在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后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溪流的句子.并总结: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它起到能把文章各段连接起来使之紧凑的作用.

三、浓缩感知,张扬自我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播放配音乐.

  2、教师可由衷称赞:"啊!双龙洞,你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由此让学生也用一句话抒发自己的感受.

  3、播放双龙洞景色的课件,并请小导游对其中的某一景点边看边介绍,评出优秀小导游.

四、课外拓展

  给文中的几个景点的某一处写一导游词.

  背诵,并仿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孔子和学生》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1《赵州桥》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语文天地十二》教学设计
  • ››18《小镇的早晨》
  • ››《动物的互惠互助 》
  • ››课文 1 观潮人教课标教材
  • ››28数星星的孩子
  •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之一...
  • ››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上册:《幸福是什么》教...
  •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A、B案...
  •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设想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