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四年级语文教案 |
|
|||||
北师大版第八册第十一单元备课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9:53:32 点击数:[] ![]() |
|||||
第十一单元:快与慢 单元说明: 本单元中有四篇记叙文,主要让学生感知“快”与“慢”的关系,让其了解“快”是相对于“慢”而言,“慢”是相对于“快”而言,主观感觉起很大的作用。解决“快”与“慢”的矛盾,应从主观上努力:一是要树立时间意识,有明确的目标(见《和时间赛跑》),应从主观上努力;二是想方设法提高效率(见《效率专家爸爸》,《欲速则不达》从反面说明,方法不当适得其反);三是坚持不懈(见《挑山工》)。让学生了解珍惜时间,合理支配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 挑山工 教学目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4、追问: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从哪儿知道的?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挑山工 游 人 课后小结: 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 2、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心“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有所收获基础上,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了解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电脑、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全文初探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 学生可能猜到谜底“时间”。 然后教师问:“同学们对时间这个概念,是怎么认识的。”引出对时间不断流逝永不复返的认识。 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搜集的材料,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教师小结: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仅感受到了时间不断流逝,时间的珍贵,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在生活中还能和时间赛跑(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读后你明白了什么?第一问:学生在课前反复读课文基础上会回答:(1)外祖母去逝,爸爸和“我”谈话;(2)观察太阳变化;(3)观察小鸟飞行路线;(4)和太阳赛跑;(5)和作业赛跑五件事。如果学生说不全,引导其他学生补充。[这一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二问:质疑问难:四人小组活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共性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出示预先写好的问题: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什么意思? (2)“我”把什么当作一个谜? (3)“我”怕什么? (4)“说不出的滋味”是什么滋味? (5)“虽然明天还会有新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什么意思? 二、重点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解决前四个问题学习方法可采用指名朗读,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联系外祖母去世爸爸说的话谈感受来回答前四个问题,教师这样引入:“从刚才大家疑问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第4自然段提出问题最集中,那么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这个谜是“我”对爸爸说的为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感到不理解,感到可怕。这里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认识来谈。进一步理解“所有时间里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这句话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 学习步骤: 教师过渡:“是啊,就因为‘我’对事物永远不会回来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对时间有了朦胧的可怕认识,促使‘我’在生活中去有意观察。通过观察又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 (1)自由朗读6、7自然段。 (2)观察课件,帮助理解。 (3)结合自己生活中观察及亲身体验来谈。 (4)再读课文,深化认识。 为了帮助理解,可采用以下方式: 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谈: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情。问想不想再重新过一次,是不是特别渴望再经历一次。如:某某领奖仪式,幼儿园三年美好时光。这种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从而体会时间流逝的无情。 结合学生生活观察谈:充分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时间里事物消失的例子谈出来。如花的生长过程:由发芽、长叶、开花到枯萎,明年虽然还会这样生长,却不是这棵花而是另一棵花了。 教师小结:时光一旦过去了,将再不会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了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下面请同学读第"自然段,想作者如何“和时间赛跑”的,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教师幻灯出示:“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你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可引导,当“我”跑胜了太阳,提前回到家,赢得的时间可干些什么?从而理解快乐的无法形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谈赢得时间后的感受。这里应重视有感情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从有感情朗读中感受与时间赛跑的快乐。 三、布置作业 课下也试着“与时间赛跑”,下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心“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和时间赛跑的收获 教师导入:“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作业,试着和时间去赛跑,感受跑赢时间那份收获的快乐。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全班性交流。 (因为学生亲自去做了,有了体验和收获,兴趣会很强烈) 学生可能回答:放学抓紧时间回家,抓紧写作业,比原来节约了时间,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去看课外书、玩游戏、上网等。这一环节充分让学生谈,使学生此时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读第9、10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里受益无穷的喜悦。最后全班齐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感受融汇到读书中去。 二、介绍林清玄背景 这部分内容先由学生介绍,若学生不了解可由教师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林清玄这位作家,对他产生敬佩之情,知道林清玄的巨大成功是他一直与时间赛跑的结果,激励学生如果能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也能取得成功。同时,激励学生阅读林清玄的书,去吸取作家其他文章的精华。 三、拓展练习 1.出示两道数学课题: a.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天? 学生计算得出:700800小时,29200天。 2.写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断或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学生此时会把自己发自肺腑的语言真真切切地写出来,如原来自己是怎样对待时间的,今后又将怎样珍惜时光,和时间赛跑等等。 四、布置作业 (1)设计“惜时”专栏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珍惜时光的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散文制做成手抄报贴在宣传栏。 (2)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桌子角上或床头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课后小结: 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译文理解古文大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点: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师《欲速则不达》,看了这个题目,你猜一猜,题目是什么意思。 (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2、对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学生提问题)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根据你提出的问题,预习课文,从课文重看看能否找出问题的答案。 学生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语。 3、读了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 四、小组合作学习 (一)分小组讨论一下问题: 1、齐景公为什么要火速往回赶? 2、齐景公是怎样往回赶的? 3、齐景公会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4、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一个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的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三)全班交流。 五、作业 搜集生活中有哪些事是欲速则不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译文理解古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与《挑山工》进行比较阅读,讨论,深化认识。 (一)再读《挑山工》,讨论: 1、挑山工为什么不像游人一样走直线? 2、难道他们不知道走折尺形路线比游人走直线路程要长一倍吗? (二)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1、练习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欲速则不达。 三、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理解 1、熟读译文。 2、熟读古文。 3、古文译文对照读,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4、播放《欲速则不达》之二的flash,教育学生欲速则不达的另一种意思。 四、作业 课后搜集一些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若有读不懂得课请教老师、家长或借助一些工具书进行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课后小结: 语文天地(十一) 教学目标: 我的摘录笔记、读一读、开卷有益、初显身手、以及金钥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前三项。 教学过程: 一、我的摘录笔记 1、生自己读此项中的词语句子。 2、齐读。 3、告诉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摘抄好词好句,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引导学生首先应从学习的课文中入手进行积累,并在交流中互相借鉴摘抄的方法。 二、读一读 1、生自读,理解三句话的意思。 2、教师讲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开卷有益: 1、学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这篇文章用一个小孩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他讲求效率的专家爸爸,处处体现了爸爸做事讲究效率。在爸爸的影响下,我学会了做任何事都讲效率,因此,我每天有时间下楼玩,拉小提琴,学习成绩却很好。 3、效率专家爸爸给自己的启示是什么? (提高效率的关键是做事有计划,想方设法提高效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初显身手和金钥匙。 教学过程: 一、完成金钥匙 这一项通过东东和丁丁的对话形式,告诉了我们听取别人意见时要冷静和虚心。既然对方能提出不同的意见,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对方的理由对,我就赞成;不对,我也不盲从。 二、完成初显身手 1、再读《效率专家爸爸》,深入探究一下“爸爸和我”是怎样提高做事效率的。 2、交流:创造提高效率的方法,争做效率专家。 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结合刚读过的《效率专家爸爸》。 3、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效率专家”是谁?为什么? 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进一步创造提高效率的方法的兴趣,不断提高学习和办事的效率。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