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四年级语文教案 |
|
|||||
北师大版第八册第十二单元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0:26:32 点击数:[] ![]() |
|||||
第十二单元《回归》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回归”为主体选编课文,蕴含的文化内容广博而深沉。“回归”是针对错位而言的,有了各种错位,才需要有各种回归:被不平等条约割让的领土应该回归祖国,在殖民地生活的人民人心思归;濒临灭绝的生物因当回归自己的家园,人类应当还给他们因当属于自己的栖息地;海外赤子身在国外,担心向祖国------ 课文包括一首诗歌、三篇记叙文,记叙文中一篇是中国历史故事,两篇是外国故事。诗人在《七子之歌》中满怀丧权辱国的悲愤呼唤祖国母亲,教学时应联系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加强朗读,不应死抠诗句表面的意思。《朱鹮飞回来了》内容浅显,中心意思不难把握;虽然表面上似乎与大多数人无关,实际上却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应联系学生的思想认识组织讨论学习。 教学时间:10课时 七子之歌 教学目的: 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二 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朱鹮飞回来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 个生字。 第一课时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师:认识这些可爱的鸟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介绍。课文中哪里介绍了朱鹮的样子?请学生朗读课文12自然段的“只见这两只鸟儿……”一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汇报交流上节课的问题 通过自己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读懂了哪些地方? 请全班同学一起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后小结: 语文天地(十二) 教学目标: 我的摘录笔记、读一读、开卷有益、初显身手和金钥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我的摘录笔记、读一读和开卷有益中的第一篇文章。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摘录笔记 1、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出现的词语和句子。 2、齐读。 3、教师指明:文中这句话“但是”后面的部分语气更重。 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及时进行积累,并在积累中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水平。 二、完成读一读。 1、学生熟读文中的两段话。 2、教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步体会离乡的人格外怀念家乡、渴望回归故土的感情。 3、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4、鼓励学生在搜集一些类似的名言警句和有关“七子”的资料,并找到相关的背景资料,在交流和歌唱中加深对“回归”的理解。 三、开卷有益 1、熟读《陈嘉庚的故事》。 2、谈一谈自己理解的回归包含了哪几层意思? 3、2—5自然段为总分式,试着总结段意,找出最能概括段意的那句话。 (陈家更深在海外,心系祖国;他深知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在于人才,因此在关心祖国革命事业的同时,非常关心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陈嘉庚捐资办学画了多少钱,人们已经很难算得清了;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硕果累累,为祖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4、试着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思维水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开卷有益的第二篇文章以及初显身手和金钥匙。 教学过程: 一、完成开卷有益的第二篇文章《皮匠和银行家》,与初显身手结合起来。 1、熟读课文。 2、放手让学生结合文字和插图,编演课本剧。 通过角色扮演,设身处地的领悟体会,把深刻的寓意挖掘出来。 3、在学生表演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1)愉快的皮讲,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可怜的皮讲? (2)如果在这篇寓言后面加一段话,你想写什么? 二、完成初显身手 学唱《七子之歌》,查找关于“七子”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三、完成金钥匙 1、找生读东东和丁丁的话。 2、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综合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本单元的金钥匙为学生综合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了具体可行、科学合理的方法。即:从向评价看进步,横向比较找差距,纵横交错重收益。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中正确看待自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具体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运用分享评价,横向对比,看看在识字、朗读、背诵等方面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激励学生学初公正美观的好字,情绪饱满的朗读背诵等;拿出做文本,通过等级,纵向比较,看看自己的作文是不是有条有理,规范工整等。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