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三年级语文教案 |
|
|||||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园北撤)教学设计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9:24:35 点击数:[] ![]() |
|||||
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板书)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4n”,不要读成“qu1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比如: “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