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三年级语文教案 |
|
|||||
语文教案-陶罐和铁罐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9:23:09 点击数:[] ![]() |
|||||
27、陶罐和铁罐 三(1)班 冯艺红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比较,激情导入 1、 师:大家看一看,讲台上摆的是什么?(陶罐和铁罐) 2、 板书课题。让学生上讲台摸摸陶罐和铁罐实物,说说陶罐与铁罐有什么异同之处? (铁罐坚硬但容易生锈,陶罐容易破碎。它们都用来盛东西。) 板书:27、陶罐和铁罐 (齐读)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读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2、 自读课文 3、 讨论:课文围绕陶罐和铁罐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4、 生汇报: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 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
三、 提出要求,自学1——9自然段 1、 用“——”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标出陶罐和铁罐态度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 2、 把对话读通顺,试着模仿两罐的态度,有感情地读。 3、 把对话读明白,体会从中读懂了什么? 4、 熟读成诵,加上表情动作,同位之间演一演。 5、 生汇报。
四、自学10——17自然段 铁罐自恃坚硬只看到自己长处,而奚落、瞧不起陶罐,二者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学习10——17自然段。 1、 自由读,讨论: A、 许多年过去,陶罐发生了什么变化?铁罐呢? B、当人们在许多年后又发现陶罐,陶罐怎样说的?人们态度怎样? C、 生汇报:A、陶罐一样光亮、朴素、毫无变化;而铁罐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正是铁罐的弱点被氧化掉了,这正与铁罐先前态度形成对比。 B、指导着重朗读第15自然段,体会当时人们对陶罐的态度。 2、 分角度朗读第二部分
五、理解寓意,总结全文 1、 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2、 思考:当初自尊自大的铁罐也在世上消失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为什么? (并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看到易碎却未能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 老师送给大家几条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左眼看别人的优点,右眼看自己的缺点。” …… 你们能学着也写一句格言吗?下面署上自己的名字。 学生练写、交流。
4、 总结: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