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二年级语文教案 |
|
|||||
乡下孩子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8:18:47 点击数:[] ![]() |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验、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难点:理解语意上的省略与跳跃。 教学具准备:投影片、词卡。 主要板书计划: 7 乡下孩子 怀里 黄鹂 欢唱 背上 野菊 盛开 捉蝴蝶 编故事 阳光下生 含草叶 吹歌曲 旷野里长 挖野菜 撑猪肚 逮小鱼 猫乐坏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朗读、组词、说话。 课外: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新社会,农村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农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的。 二. 揭示课题、解题 1、 板书课题:7 乡下孩子 2、 解释题意。 乡下孩子就是农村里的儿童,把农村里的儿童称作乡下孩子,是一般人的口头说法。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生活和见闻也不一样。乡下孩子有什么特点,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说的内容。 三. 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 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 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 欢唱 编织 含 动听 2、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词语。 曾 一串 猪 怀里 编织 (2) 指名读生字词,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辨明加点字的读音。 (3) 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两臂相向和胸部之间的空间。(动作演示) 欢唱:欢乐地唱歌。 编织:这里是指编成故事。 含: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好听。 (4)用卡片读生字词,包括田字格里外的18个生字和已解释的词语。 3、 个人练读课文。 4、 分小节指名四人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 分读课文。 四. 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 指导要点。 (1) 须按笔顺描红的四个生字。 串:独体字,七笔写成。两"口"相叠,下"口"比上"口"更宽扁些,末竖中线行笔,穿过两"口"下伸收笔。 猪:十一笔写成。左右结构。上部"犭"是新偏旁,称"反犬旁","弯钩"须写挺直。 曾:十二笔写成。上中下结构。上部" "为"两点头".中间不能写成"田". 编:十二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绞丝旁的写法。 (2) 其他六个要描红的生字。 坏:七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提土旁末笔是"提",不是"横"。 含:七笔写成。上下结构,上面是"今"不是"令"。 2、 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 练习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听写生字词 二、 精读训练 1、 指导看图。 (1) 画面上部画着什么?下部画着什么? (2) 右上角画的是什么人?身上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着什么?脚上穿着什么? (3) 女孩子面部表情怎样?她左手挎着什么?右手做着手势说明她在做什么? (4) 小结图意。 2、 指名读课文。 3、 分小节讲读。 第一小节 (1) 指名读 (2) 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曾是"什么意思?"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 (3) 想一想:这一句当中用"妈妈怀里"和"爸爸背上"有什么含义?请读一读这一句话再回答。 (4) 分两大组,一组读第一、第二行,另一组读第三第四行。 (5) 学生答。 (6) 小结。 (7) 齐读。 第二小节 (1) 指名读。 (2) 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看图加想象理解) (3) 第二句说了什么?这句话里也用了"能"自然也可以说明他的聪明了,"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说明他们能利用随处可得的条件,吹出好听的歌来,这又说明了乡下孩子的聪明。 (4) 再分两大组读,体会一下意思。 (5) 小结。 (6) 齐读。 第三小节 (1) 指名读 (2) 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不用"喂饱"而用"撑圆"呢?这一句话实际上是在说什么?(乡下孩子帮爸爸妈妈干活) (3) 乡下孩子年纪虽小,却能帮爸爸妈妈干活,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明这个特点吗?(能干) (4) 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逮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谗嘴的猫咪"呢? (5) 逮小鱼给猫咪吃也算是生产劳动吗?(不算)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说明乡下孩子的能干) (6) 分组读,体会意思。 (7) 小结 (8) 齐读 第四小节 (1) 指名读 (2) 这一小节的一句话同上面三个小结里的话是同一个人说的吗?认真读后再回答。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 小结 (4) 齐读 三、 总结课文 这首诗说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里锻炼成长起来。 你们读了这首诗以后感受到了什么?领会到了什么道理?可以自由说一说。 四、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指名读课文 二、 朗读指导 1、 指导要点。 (1) 这篇课文讲的是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诗中的韵脚字有"鹂、菊;事、曲;皮、咪;子、里"。前三个小节句子词语互相对称,要读出节奏来。 (2) 第一小节要突出"欢唱""黄鹂""盛开""野菊"这些词,语气欢快。 (3) 第二小节突出"捉"、"编织""含""动听"和两个"能"。读时语气轻松。 (4) 第三小节要突出"挖""撑圆""逮""乐坏"这些词语,读时语气要自豪。 第四小节"哦"的音调要拉长,表示听明白了。"乡下孩 (5) 子"读时语速要快,语气肯定。"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节奏感要强,用赞叹语气读。 2、 教师示范。 3、 学生练读。 4、 指名读,教师指点。 三、 背诵课文 1、 放录音欣赏。 2、 指着板书试背。 3、 各人轻声试背。 4、 分组背。 5、 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6、 同座互相背。 7、 全班齐背。 四、 作业练习 1、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怀( ) 中( ) 合( ) 都( ) 坏( ) 串( ) 含( ) 猪( ) 2.用"编织""动听"练习说一句话。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