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各大学巡回演讲到处都是“追俞族”,因为他出了名,因为他有喊的资本,只有这样喊出来有力度,才有作用,才能让众多的人跟着他的方向走。如果我们现在就和他一样,到处乱喊,估计要回家靠种田过日子喽! 正确树立园林设计的理念,我认为要做到三点:一、把更多的专业知识渗入自己的大脑;二、多学科的充实自己,将更多的文化溶解在你的设计中;三、科学的判断事物的可行性。 前一段时间对于圆明园水体铺设防渗膜一事搞的全国上下大小报纸、网站都在讨论。原因是什么?不就是什么生态破坏和生态保护的不同观点吗!看一下网上那些俞大师的崇拜者,跟着起哄,什么痛惜呀!国人的悲哀呀!可恶呀!等等都出现了,实则有几个真正知道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的,有几个真正见到施工现场的?没有呀!大师怎么喊,他们怎么配合。搞的全国上下不得安宁,工程是停了,可是那耗资上亿的快要完工的工程;那整年要补水的圆明园湖面怎么办??就靠一次一次的听政会就解决了吗?不一定吧!当年梁思成大师的北京城保护方案那么好不也是含恨珍藏了吗??你能说现在的北京城不好吗? 问题是要解决的关键是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其次是设计理念,说来说去不就是我们的经济跟不上吗,要不怎么会有: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观点的呢! 鱼是我们想要的,熊掌也是我们想要的,二者可否得兼关键是看按什么方法,古老的那种不可得兼的说法在此刻也应该有所改变了。怎样将我们的设计在一代代的不同思想的统治之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是紧紧靠那么几句人性,那么几个生态能做到的。 在此借用俞大师的一句话作结束语:无论景观学科如何发展,景观设计学科的一些根本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热爱土地与自然的伦理(天地)、人文的关怀(人)和对待地方文化与历史的尊重,对待脚下土地的敬畏、归属与认同(神)。
参考文献: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与景观教育》.中国园林.2004 孟兆祯.《园林建设顾误再谈》. 中国园林.2004 乐志、朱道萸.《自然是园林的主体》. 《中国成语大辞典》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