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 【字体: 】  
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4:17   点击数:[]    

了耒耜,农史上称之为耜耕。耒耜开始是木质的,后来又增加了骨耜、石耜(铲)、石锄、石钁瘖等农具,加工农具也增添了杵臼。在原始社会末期,还发明了木犁和石犁等耕地农具,为犁耕农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简要说来,原始农业的生产工具是以木、骨、石、蚌质材料制成,按生产环节划分,大体上可分为整地农具、收割农具和加工农具三类。

    1.整地农具

    石斧、石锛还可作为武器、狩猎工具和手工业工具,并非纯粹农具。真正的整地农具有耒、耜、铲、锄、钁、犁等。

    耒  耒耜是最古老的整地农具,《易经·系辞下》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说明耒耜最早是木质的。耒是从采集经济时期挖掘植物的尖木棍发展而来的,在木棍的下端安一横木,便于脚踏刺入土中,以后下端从单尖发展为双尖,提高了挖土功效。因为耒是木质的,不易保存,故发现很少。只在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耒的使用痕迹。如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河南省陕县庙底沟遗址的窖穴壁上都发现有木耒挖土后留下的痕迹,刃部都做双齿形。(4)其年代距今五六千年。但从民族学材料来看,木耒应是在原始农业初始阶段就已使用,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耜  耜是从耒演变而来的。在单尖木耒底部绑上一块动物肩胛骨,或者将木耒的底部加工成板状刃,就成了骨耜或木耜。用耜翻土的面积比耒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因此被普遍采用。浙江省桐乡县罗家角遗址和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就出土很多近7000多年前的骨耜及少量的木耜。湖南省澧县城头山遗址也出土6000多年前的骨耜。(5)

    铲  铲是考古学家根据出土器物的形态类似今天的铁铲而予以命名的,实际上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铲就是耜,根据质地分有木铲、石铲、骨铲等。是原始农业中的主要翻土工具之一。铲的刃部有的较为平直,有的较为尖锐。前者称为铲,后者一般称为耜。河姆渡遗址出土过7000年前的木铲。磁山遗址、裴李岗遗址都出土过8000年前的石铲。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都普遍出土石铲。晚期的石铲除了通体磨光之外,有的还在铲的上部钻孔,以便于捆扎木柄,提高铲土效率。

    锄、钁  锄、钁是和耜、铲不同类型的掘土工具。耜、铲是直装木柄插地起土的农具。锄、钁是横装木柄由上向下掘入地里向后翻土的农具,耜、铲使用时是边起土人边往后退,用锄钁挖土则是边挖边向前进。一般是将器身较宽平呈长方形的称为锄,将器身呈长条形的称钁。它可能是从石锛演变而来的,是新出现的整地农具,其历史较耜铲晚。目前出土的石锄、石钁一般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早只有6000多年的历史。

    犁  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一些遗址中出现了新式农具石犁,如浙江省杭州市水田畈、上海市马桥遗址都出土过石犁。(6)这种石犁平面呈三角形,上有穿孔,使用时是安装在木柄上,用人力牵拉前进。石犁是连续运动的农具,与耒、耜、铲、锄、钁等断续运动的农具不同,可以大大提高起土效率。虽然石犁在原始农业生产中还没有普遍使用,但它为犁耕农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收割农具

    谷物成熟后,人们最早是用手直接摘取,后来才发明石刀、蚌刀、陶刀、石镰、蚌镰等收割农具。

    石刀  早在采集经济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蚌壳、石片来割取野生谷物的禾穗,以后就发展成为石刀和蚌刀。早期的石刀呈长方形,后来出现了半月形石刀。在石刀上部穿孔,系上绳子套在手指上,就可割取谷穗。目前在一些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都有石刀出土,如磁山遗址、裴李岗遗址、沙窝李遗址都发现很多距今8000年的石刀,说明他们的历史非常古老。

    陶刀  在仰韶文化时期。北方的一些遗址中也发现利用陶片制成的陶刀,形态与石刀类似,这可能是黄土高原缺乏石材的缘故。

    蚌刀  蚌刀则多是利用蚌壳磨制的,形态不像石刀那么规整。但由于蚌壳取材容易,坚硬锋利,故被广泛使用。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有出土,其历史之悠久并不亚于石刀。

    石镰  石镰的刃部有锯齿,需安装在木柄上才能使用,由于有锯齿,比石刀锋利,不但可割取谷穗,还可收割禾秆,因此成了原始农业中最重要的收割工具,其历史也非常古老。裴李岗遗址、磁山遗址都出土了8000年前的石镰。尤其是裴李岗遗址的石镰制作得非常精致,数量也不小,也可反映当时粮食生产已有较大的规模。

    3.加工农具

    原始农业的加工农具主要是石磨盘和杵臼,其功能是通过碾磨和舂打使谷粒脱壳,取得米粒,以便于食用。

    石磨盘  人们最早是将谷物放在石块平面上,再用一块石头来回碾磨,使其脱壳,后来逐渐将下面的石块加工成长方形,用一根圆形石磨棒在上面来回磋磨。裴李岗遗址出土很多石磨盘,制作十分工整,在磨盘下面琢出4个短柱形足,使磨盘放在地面上不易移动,便于加工谷物。磁山遗址也出土类似的石磨盘。可见这种带有4个短足的石磨盘至少在8000年前就在黄河流域流行。大约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石磨盘逐渐被杵臼代替。

    杵臼  最早的臼是在地上挖个坑,铺上一张兽皮,将谷物倒进去,用一根木棍舂打,使谷物脱壳。那根木棍就叫杵。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杵臼是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杵,距今近7000年。从民族学材料看,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农业起源生态之推测

  • 下一篇文章:我国养鸭起始时期小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