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      ★★★ 【字体: 】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4:00   点击数:[]    

传统农业带來前所未有的冲撞,有关农作物的定名、分类,受到重新的审视洗礼。古籍上作物名称的纷歧,得到科学的鉴定和澄清,国內出版的植物分类学书籍及各个农学院编写的作物栽培和植物遗传育种的书籍里,都在中名的作物后面附上拉丁学名,这些都是正面的效应。另一方面,无疑也带来某些遗憾,由于中国西化的起步较日本为迟,许多植物和作物的学名定名,都是日本捷足先登,典型的如原产中国的籼稻和粳稻,学名被日本加藤定为 O.satva subs. indica(印度型) 和O.sativa japonica(日本型)。1950 年代,丁颖先生曽提出,籼稻的学名应改称  O.satva subs. sheng(籼型) 和  O.satva subs. keng(粳型)。但因学名的制定,使用多种方式,可以是形容植物形态特征的,生育特性的,籽实颜色的,如普通野生稻的通用学名有两个,O.  perennis ,其中的perennis 是多年生之意,O. rufipogon,其中的 rufipogon, 指籽实紫红色。至于涉及产地的,可以是该植物的原产地,如茶叶学名Thea  sinensis ,属名取闽南方言茶的音,种名指中国原产。 也可以只是分布地之一,水稻的印度型和日本型即是其例。总之,学名和考证起源地是两码事,因而丁颖先生的倡议,未能被国际接受。
所谓“西学”,它的结构是以不断细分为目标,学科越分越细,无疑可以越发深入探索真相。这与   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的综合沟通呈鲜明的对照。学科细分以后,学者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展,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但对本行以外的学科则隔行如隔山。传统的文史随着这股大潮,紧跟着也作相应的细分,同时又不断被边缘化。其結果是治科学技术的不了解文史,治文史的不了解科学技术。可是客观的知识是综合的整体,一旦面临普通的常识问题时,反而闹出“不辨菽麦”的尴尬。说苏东坡咏红薯的诗是咏番薯;说向日葵会向日是弥天大谎;说向日葵原产中国,不是从美洲传入等,都是文科学者的“发现”。反之,说中国的池塘养鱼已经有2400 年的历史,是动物学家不知道《范蠡养鱼经》是伪书。相信中国的花生早在万年前已经从美洲传入中国,则是外国专家不懂中国古籍和花生原产地的误断(详下)。
20世纪是中国考古学从无到有、蒸蒸日上的一门学科,考古出土的遗物中时常有农作物的炭化种子之类,需要鉴定,出土谷物的鉴定是个从无到有,从粗放到严密的过程。1950年代初,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一批种子,经前浙江农学院园艺和种子教研组的鉴定,初步认为可能是蚕豆、芝麻、花生的种子。但发掘报告正式发表时,以肯定的语气说是蚕豆、芝麻和花生的种子。一时间报纸争相报道,引起巨大轰动,尽管当时即曾有植物学家如胡先驌等撰文表示质疑,接着江西又有发现新石器时代花生的报道,时间比良渚还早。于是蚕豆、花生原产中国,不是由美洲传入的信息不翼而飞,而且被編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和研究》(1984),成为权威的定论。笔者在1992年时曽偕日本学者再次参观浙江博物馆的出土标本,都觉得不是蚕豆、芝麻、花生的种子,其中的芝麻,其实是甜瓜的种子,后来在江、浙良渚文化遗址中反复出现。尽管否定这些鉴定的文章陆续发表,但是到2000年出版的《中国人发现美洲》,却引用这些不实的资料,说“在距今四五千年前良渚文化钱山漾、水田畈遗址,与水稻一起还同时发现了许多植物种子,已辨明的有花生、芝麻、蚕豆…,据认为花生原产地在美洲,…如果没有中国人作为媒介,它们是不可能轻易而远渡大洋的。”作者引用的文献正是上述《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美国地理学家卡尔· 约尼逊教授对美洲作物在哥伦布来到美洲之前即已传入亚洲很感兴趣,专门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当他看到中国发现新石器时代即已有花生的报道,非常兴奋,亲自到浙江博物馆和江西博物馆参观访问,他对浙江的所谓花生标本残缺,不能肯定,却对江西已有万年历史的完整花生粒深信不疑,据此,他认为花生是新石器时期即已从南美洲传入中国,至于是什么人?怎样传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是地理学家,对于作物起源的知识显然很贫乏,我和他展开热烈的争鸣,未能说服他的观点。后来江西声明该花生标本不是花生,是鉴定失误,不知道他是否知道了。[5]有趣的是,同样的花生误断,一种认为是中国人把花生带往南美洲,一种认为是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万年已由南美洲传入中国。而实际则是鉴定的失误,两者都成了无的放矢。对考古出土作物遗存的鉴定失实的报道,并非只有蚕豆、花生和芝麻。还有四川报道的汉代墓葬中出土了蕃茄种子,和南北朝时期墓葬出土的陶器內壁玉米籽粒印痕,都被作为中国自己早已种植蕃茄和玉米的证据。还有河南出土的高粱籽粒是否属实等,不一一例举,一再揭示了学科隔阂的导致的尴尬。
    这些事例的共同原因,与现代人获取知识的途徑有很大的关系。现代青年必须接受文理分家、学科分支的教育,没有不分文理、不分系科和专业的大学,这种教育制度下,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分了又分的小圈子里,因为即使是小圈子的知识,也已经来不及消化接受和发掘,怎么可能再分心去钻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辽代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下一篇文章:论先秦时期我国的竹资源及利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