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内地一样,是以郡统县,但诸县建置年限,史书多失记。《地理志》称敦煌郡"冥安县,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民田"。效谷县,师古注引"桑饮说,孝武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济南崔不意为鱼泽尉,教力田,以勤效得谷,因立为县名"。"龙勒县,氐置水出南羌中,东北入泽,溉民田"。从居延简牍所见,诸县级政权下设大量乡里机构,正与内地郡县相同。
上述敦煌郡县的"民田"自是百姓们的田地。居延简记:
三@③@④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田五十亩…〔10〕
候长@①得广昌里公乘礼忠年卅…宅一区…田五顷…〔11〕
徐宗和礼忠乃是低爵位的戍守官员,居延@①得都是属于张掖郡。两户的田宅自是其家的私有家产,据日本学者研究,二简均为汉宣帝时事〔12〕。汉置河西四郡未久,张掖、敦煌等地的私有田产已在迅速发展。东汉初年,任延为武威郡守,北有匈奴、南邻羌人。"民畏寇抄,多废田业",他派兵征讨,使之有所畏惧,不敢进犯,同样是表明武威郡境内私田已是广泛存在。从众多新、旧居延简中,不难看到有关更赋、兵役、徭役的种种记事,正是河西民众承担赋役的写照。官府对大批从外地移居河西的贫民必定要分别给予田地和住宅,贷借耕牛农具种子,才能启动他们从事农作。赵过推行代田法时,"又教边郡及居延城"〔13〕。在居延等边地推行代田法,即是以个体生产者为对象的。
汉武帝以来,"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史记》卷二九《河渠书》),很概括地说明了河西酒泉等地引河水灌溉。《汉书·地理志》比较具体地介绍了诸郡河川的溉田。 居延简127·6云〔14〕:
第十三@③长贤□井水五十步深二丈五立泉二尺五上可治田度给吏卒@⑤
这是张掖郡居延地区开井修渠,下泉流涌出或是深达2.5 丈的立泉,开渠自是用于灌溉。
汉宣帝时,"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一万五千人至敦煌,遣使者案行表,穿卑dī@⑥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积居庐仓以讨之"。孟康注卑dī@⑥侯井云:"大井六通渠也。下泉流涌出,在白龙堆东土山下"〔15〕,说明西汉政府想通过河渠运粮以讨乌孙。井渠在白龙堆以东,是归属于河西敦煌地区的。地下通流的井渠在内地罕见,因河西雨量少,很难满足农作物所需水分。所幸地势高峻,高山终年积雪,夏日融化,水聚以成井渠,或流行于地面,或通流于地下,成为山麓地区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汉光武帝时,武威郡守任延,以"河西旧少雨泽,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16〕。正是依赖水源灌溉,严重缺水的河西绿洲才能生意盎然,建成丰收良田。
采用屯田方式是汉代在河西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军屯初创于西汉,历代大多沿袭,它曾有效地维持了边军的粮食供应,开拓了边防的耕地。应劭说:"武帝始开三边,徙民屯田,皆与犁牛。"〔17〕居延简513·23,303·29云〔18〕:
延寿乃大初三年中父以负马田敦煌,延寿与父俱来田事已。
延寿父子在敦煌田作,可能即是徙民屯作的成员,官府供应耕作者使用牲口。
《武帝纪》载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秋, 马生渥洼水中"。注引李斐言:"南阳新野有暴利长,当武帝时遭刑,屯田敦煌界,数于北水旁见群野马中有奇者与凡马异,来饮此水。"非常清楚,南阳新野人暴利长是以弛刑徒身分屯田敦煌。联想史书屡见因罪徙敦煌的官员如解万年、陈汤、薛况、李寻、解光等等,很可能是与田事有关。居延简常见"田卒"、"戍卒"〔19〕,农时耕耘,战事打仗,有闲负责戍守,例由官府支付衣食,是为军屯。武帝时,"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20〕。塞卒即是既戍且耕。《昭帝纪》载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冬,"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征调故吏为屯田官,使领兵屯田张掖。居延新简E.P.T52·105云〔21〕:
……□□酒泉、张掖农官田卒@⑤
居延简303·15,513·17云〔22〕:
……谨案居延始元二年戍田卒千五百人为xīng@⑦马田官穿泾渠……
还有敦煌郡疏勒河流域的屯田简文,限于篇幅,不再引用。
可见酒泉、张掖等地的农官是以田卒屯作。以戍田卒千多人在居延兴修水利,从事集体劳动。居延新简云〔23〕:
第四长安亲,正月乙卯初作,尽八月戊戌,积三□□日,用积卒二万七千一百@⑧三人,率百廿一人,奇卅九人,垦田@⑧一顷@⑧四亩百廿四步,率人田卅四亩,得谷二千九百一十三石一斗一升,率人得廿四石,奇九石。
此简为卒作簿,它纪录从正月乙卯日开始耕作,至八月戊戌日止,每人作了二百□□日(原件作三□□日,疑有误),共计27143 个人工,平均合121人,剩余39个人工,共垦田41顷44亩124步,人均垦田34亩,共得谷2913石1斗1升,人均得谷24石,剩余9石。按简文所记, 可知汉代以戍卒耕作的劳动生产率仍比较低。
垦田已广泛使用铁工具。居延新简E.P.T52·15及E.P.T52·488 分别记〔24〕:
@⑨田以铁器为本,北边郡毋铁官,@⑩(仰)器内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