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旧唐书》卷八○《褚遂良传》,第2736-2737页,又卷一○三《郭虔guàn@②⑦传》第3188-3189页。 〔51〕惠立、彦cóng@③⑧:《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版,第11页。 〔52〕〔56〕《陈子昂集》卷八《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上海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93-195页。 〔53〕《资治通鉴》卷一九四贞观六年,第6099页,又卷二一二开元八年,第6742页。关于"六千余家",《旧唐书》卷一○九《契bì@②⑨何力传》作"千余家",第3291页。 〔54〕《资治通鉴》卷二○一龙朔三年五月,第6335-6336页;《旧唐书》卷一九九《铁勒传》,第5349页,又卷一九五《回纥传》,第5198页;《新唐书》卷二一七上《回鹘传》,第6114页。 〔55〕《旧唐书》卷一八五上《王方翼传》,第4802页,又卷九三《娄师德传》,第2976页。 〔57〕《旧唐书》卷九七《郭元振传》,第3044页;《新唐书》卷一二二本传记稻收丰衍,似在甘州种稻,第4362页。 〔58〕《唐会要》卷七○《州县分望道》,丛书集成本,1936年,第1213页;《资治通鉴》卷二一○景云二年五月,第6666页;《新唐书》卷六七《方镇表》,第1861-1862页。 〔59〕斯2593号,转引王仲荦《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版,第143页。 〔60〕《旧唐书》卷一○三《张守guī@③③传》,第3194页;《新唐书》卷一三三本传作"耕者如旧",第4548-4549页。 〔61〕伯2005号,转引王仲荦《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 第110-114页。 〔62〕伯2507号,转引刘俊文《敦煌吐蕃唐代法制文书考释》,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28-329页。 〔63〕《资治通鉴》卷二一○开元八年十月,第6743页;《旧唐书》卷一九四上《突厥传》作开元九年秋,第5175页;《新五代史》卷七四《吐蕃》,第913页。
〔64〕《旧五代史》卷一三八《吐蕃》,第1839页;《新五代史》卷七四,第914页;《五代会要》卷三○《吐蕃》,第357页。 〔65〕《全唐诗》卷二九八王建《凉州行》,中华书局1979年版;《新五代史》卷七四《回鹘》,第916页。 〔66〕《宋史》卷四九二《吐蕃传》,第14152-14154页;《新五代史》卷七四《于田》,第917-918页;《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一之一四至一五《西凉府》,中华书局影印本1957年版,第7668页。 〔67〕《文献通考》卷三三二《舆地考》, 中华书局影印十通本1986年版,第2537页。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角右加乐 @②左字为讠右加孛 @③原字为土右加焦 @④原字为阝右加隧右半部下加火 @⑤原字为□内加/ @⑥原字为革右加是 @⑦原字为马右加辛 @⑧原字为一横四竖 @⑨原字为豕右加艮 @⑩原字为仰右半部 @①①原字为禾右加旁 @①②原字为禾右加皇 @①③原字为叠右加毛 @①④原字为号右加鸟 @①⑤原字为女右加石 @①⑥原字为氵右加勇 @①⑦原字为扌右加采 @①⑧原字为亻右加辱 @①⑨原字为广下加禾 @②⑩原字为日下加高 @②①原字为阝右加是 @②②原字为王右加真 @②③原字为交右加力 @②④原字为纟右加玄 @②⑤原字为止下加夕 @②⑥原字为车右加免 @②⑦原字为王右加灌右半部 @②⑧原字为马右加犬 @②⑨原字为艹下加必 @③⑩原字为龟上半部下加罕上半部下加比下加大 @③①原字为贝右加宁 @③②原字为氵右加卤 @③③原字为王右加圭 @③④原字为口右加温右半部 @③⑤原字为走右加累 @③⑥原字为马右加拖右半部 @③⑦原字为禾右加祭 @③⑧原字为忄右加宗 上一页 [5] [6] [7] [8] [9] [10]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