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中国农村派”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 【字体: 】  
“中国农村派”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0:46   点击数:[]    

刘梦云:《中国经济这性质问题的研究》,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资料选编)》下, 第532--552页。 
【10】毛泽东无疑较早地认识到农村的重要性,因而在湖南和江西进行了一些农村社会调查工作。但其调查范围较小,其方法、手段及细致程度都与现代社会学十分不同,在当时并未引起思想、理论、学术界的重视。 
【11】陈翰笙:《四个时代的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40页。 
【12】陈翰笙:《中国的农村研究》,《劳动季刊》第一卷第一期,1931年9月。 
【13】杜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团活动始末》,《中共党史资料》第45辑,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 
【14】具体方法可参见陈氏所著《亩的差异》,《黑龙江流域的农民与地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集刊》第1号;《无锡的土地分配与资本主义前途》,《农业的中国》(中国作者农村调查资料选辑,以英文出版);《封建社会的农村生产关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农村经济参考资料之一》;《难民的东北流亡》,《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集刊》第2号;《中国土地问题》, 《农业周报》第53、54期合刊;《中国的农村研究》,《劳动季刊》第1卷第1期;《工业化与无锡的农村副业》,《女青年月刊》1931年4月号;《现代中国的土地问题》,《中国农村经济》上海1934年版;《广东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海1934年版;《中国的地主与农民》,纽约1936年英文版;《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中国烟农生活研究》,上海1939年英文版;另外,由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调查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江苏、浙江、河南、陕西等省的农村调查报告,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农村经济研究会”会员主持的。还可参阅《中国农村》杂志上的大量有关文章。 
【15】张锡昌:《怎样做农村调查》,《中国农村》第二卷第三期,1936年3月; 韦健雄:《农村经济的调查的统计》,《中国农村》第二卷第六期,1936年6月。 
【16】钱俊瑞:《评陈翰笙先生著〈现今中国的土地问题〉》,《中国农村》第一卷第五期,1935年2月。 
【17】李鼎声(即李平心):《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的方法论》,《中国农村经济论》,上海黎明书局1934年版,第145─164页。 
【18】转引自钱俊瑞《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任务》,《中国农村》第一卷第六期,1935年3月。 
【19】王宜昌:《论现阶段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答覆并批评薛暮桥钱俊瑞两先生》,《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新知书店1936年第三版,第100页。 
【20】同上,第103─105页。 
【21】王宜昌:《关于中国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第113─114页。 
【22】王景波:《关于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之试述》,《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第147─174页。 
【23】孙冶方:《农村经济学底对象》,《中国农村》第一卷第十期,1935年7月;钱俊瑞:《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任务》,《中国农村》第一卷第六期, 1935年3月。 
【24】钱俊瑞:《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任务》。 
【25】孙冶方:《农村经济学底对象》。 
【26】薛暮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的方法问题──答覆王宜昌王毓铨张志澄诸先生》,《中国农村》第一卷第十一期,1935年8月。 
【27】钱俊瑞:《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任务》;薛暮桥:《研究中国经济的方法问题》。 
【28】孙冶方:《论农村调查中农户分类方法》,《中国农村》第一卷第十期。 
【29】陶直夫(即钱俊瑞):《中国农村社会性质与农业改造问题》,《中国农村》第一卷第十一期。 
【30】孙冶方:《论农村调查中农户分类方法》。 
【31】陶直夫:《中国农村社会性质与农业改造问题》。 
【32】李景汉:《中国农村问题》,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23、127页。 
【33】陶直夫:《中国农村社会性质与农业改造问题》。 
【34】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1967年版第596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近代西方猪品种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

  • 下一篇文章:晚清末年湖北农业改良述略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农村派”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农村派”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前景展...
  •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效...
  •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 ››中国农业机械化改革的背景分析与理...
  • ››中国农村的创新与发展 ---浅析中...
  •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选择
  •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选择
  •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与出路
  • ››中国农村二元权力结构论
  • ››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及其解体 (The ...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