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农学论文 → 农艺学 |
|
|||||
我国农垦体制改革回顾与辨析——以黑龙江、海南两省为例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8:42 点击数:[] ![]() |
|||||
二、国有农场转型分析 (一)国有农场经济组织的重构 在建立家庭农场和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国有农场经济组织发生了重构,由原来的国有农场一个,变成了3类众多的经营主体:一类是家庭农场。通过实行“两费自理”,以及放开家庭农场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家庭农场成为了相对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二类是民营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把部分国有农场的经营性资产民营化。同时,在鼓励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下,一大批新的个私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三类是国有农场。国有农场角色发生了转变,由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变为资产经营型企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2003年7月1日起,11个原来没有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垦区也全部进入当地社会统筹。 (二)国有农场实行公司制改革未能突破原有运作模式而难以适应竞争农业发展的要求 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各垦区国有农场在实行政企、社企内部分开的同时,一些国有农场实行公司制改革。从改革实践分析,存在许多问题,最主要的有: 第一,难以按公司制企业运作。例如,黑龙江省的国有农场,虽然挂了公司牌子,但在经济活动中,都没有用公司的名义,还是用国有农场的牌子,公司制改造徒有虚名。再如,海南省垦区,2000年下半年以来,在西联农场等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中,实行公司制改造,但没有在工商部门登记,原因是土地由国有农场转让给公司,必须交数额较大的转让金,对公司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支出,对于现行极低的经营绩效而言,显然是负担不起的。第二,现行对国有农场实行公司制改造,因为路径依赖,并没有突破原国有农场的运作模式,且运作层次增加。我们所到的西联农场、蓝洋农场,其运行中都有较多矛盾。首先,在组织构架方面,改革方案设计中分为农场、公司、社区3套机构。一般而言,国有农场书记兼任农场场长和公司董事长,一位农场副场长兼公司总经理,一位农场副场长兼社区主任,加上群团组织,正处级干部增加到6个,由于采取的是政企、社企内部分开,很多职能交叉,经费预算控制也难以实现。换言之,挂了公司牌子,没有按照公司制运作,且由于多了机构,办事效率成了问题,组织成本增加。第三,不适应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从组织模式分析,对国有农场实行公司制改革,这一模式有其积极的一面,即适应了国有农场由生产经营型企业向资本经营型企业转型的要求,这是国有农场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因为,这一改革并没有克服原有国有农场模式的弊端,且由于国有农场经营规模小而难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还是一个社区性的综合性公司,而并非专业性的公司,不具有竞争力。因此,还应将国有农场相关资产以股权形式配置到专业性产业公司,走农垦经济集团化和产业化之路以股权形式配置到专业性产业公司,走农垦经济集团化和产业化之路。 (三)生产队的职能 我们到八五——农场和蓝洋农场的生产队,就生产队的职能进行了访谈。八五——生产队管理人员有3—5人,财会人员由原来的3人减少为1人,并准备搞若干个生产队共设1个会计的改革,生产队主要负责土地的发包、党群工作、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等。蓝洋农场第5生产队,人口少,仅113人,只设了1位生产队长,主要是负责党群工作、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等。两个国有农场的生产队都不是一级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而只是承担社会事务的派出机构。 (四)从国有农场财务状况探其经营业务 关于国有农场经营业务,我们是通过对其财务状况的分析来得出结论的。下面是对海林农场和八五——农场2003年预算收入和支出控制指标进行的分析。 1.关于预算收入控制指标的分析。表l是海林农场和八五——农场2003年预算收入控制指标。根据表1,可以分析得出以下3点结论: (1)国有农场已无生产经营性收入。(2)国有农场的收入主要来自经营资产所获得的收入。在国有农场自己创收中,来自土地发包所得的利费税收入所占比重大。海林农场非农产业全部转制为私人企业,故没有场办企业上交的利润收入,其收入主要来自土地发包所得的利费税,其中来自土地收缴收入占自己创收的比重为84.2%,非农的事业单位收入(如扣除支出,实际收入为负值,不足部分由国有农场补贴)、其他收入及粮食差价收入仅占15.8%。八五——农场来自土地发包所得的利费税收入占整个农场创收的比重为51.3%,即超过半数,所不同的是,其占整个国有农场收入的份额比海林农场小。这是因为八五——农场实行“租场卖蕊”,有房产租金收入;拥有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18%的股权,是其第一大股东,有较多的股息红利收入,场办企业承包费、租赁费、股息红利及投资收入共1 412万元,占农场创收总额的35%。由此还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即国有农场保留部分资产实行租赁、承包经营和参股经营,有利于国有农场收入的持续增长。对于何种资产退出国有经济(即卖掉),何种资产实行租赁、承包、参股经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全部卖掉,发展个私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但对于国有农场收入的持续增长是不利的。保留部分非农资产实行租赁、承包和参股经营,对于国有农场收入的持续增长是有利的。(3)国家财政补贴在国有农场总收人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海林农场占18.9%,八五——农场占23.2%,即约1/5是靠国家财政补贴。这一补贴,是用于国有农场办社会不足部分的补贴。 表1 2003年两个国有农场预算收入控制指标
2.关于支出控制指标的分析。表2是海林农场和八五——农场2003年预算支出控制指标。根据表2,可以分析得出以下4点结论: (1)没有直接用于生产经营的费用。两个国有农场不仅没有生产经营费用支出,也没有积累,只有间接生产经营费用支出,即基金支出和专项支出,两项合计也很少,海林农场这2项合计占总支出(不含代交农业税)为4.2%,八五——农场为1%。(2)国有农场组织成本高。两个国有农场的费用支出,主要用于管理费和政社支出。海林农场管理费用支出占总支出(不含代交农业税)的64.3%,政社支出占24.2%,两项合计为88.5%;八五——农场管理费用支出占总支出(不含代交农业税)的61.4%,政社支出占22.5%,两项合计为83.9%,财务费用为13.1%,3项合计为97%。可见,国有农场组织成本相当昂贵,这是影响国有农场农产品竞争力的重大因素。(3)国有农场实际为负盈利。两个国有农场之所以能实现盈余,是因为政府转移支付了其办社会的部分费用,如果扣除财政补贴办社会开支后,各国有农场均为负盈利。(4)国有农场忽视了企业积累的功能。即便含国家财政补贴后有盈余,但其占总收入的比重很少,海林农场占12.9%,八五——农场占13.3%。这仅是预算控制指标,而实际盈余比预算要小的可能性极大。可见,作为企业的国有农场,已失去了企业积累发展的功能。 表2 2003年两个国有农场预算支出控制指标 根据两个国有农场2003年收入、支出预算控制指标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3点结论:第一,在收入中,没有生产经营性收入,只有经营资产所获得的租金或股息红利;支出中没有生产经营支出,主要用于管理费和政社支出等,国有农场已从生产经营领域退出,而是实行资产经营,且主要是“经营”土地资产(实为享受国家赋予的土地使用权收益)。两个国有农场所不同的是,海林农场仅经营土地资产,其他资产均民营化;八五——农场除经营土地资产外,非农资产未完全民营化,而是保留部分实行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参股经营等。第二,两个国有农场都没有积累,这等于是放弃了国有农场作为企业自身发展目标,而发展目标完全由家庭农场和非公有制经济来实现。第三,国有农场组织成本昂贵,管理费和办社会费用在支出总额中所占比例极大。如果改革国有农场,如精简管理机构和人员,政企、社企分开,将降低组织成本,极大地提高农垦系统农产品的竞争力。这3点结论表明,作为企业的国有农场,其发展的持续性受到严重的约束,组织成本的昂贵,家庭农场所交的地费税难以支持这一组织的正常运转,不仅政企社企合一的国有农场难以维计,失去发展甚至是生存空间,也将制约着家庭农场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因素。 (五)关于国有农场现状分析的结论 根据实证分析,关于国有农场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从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国有农场已由生产经营型企业转为资产经营型企业。这表明国有农场仍具企业特性,加之国有农场资产总量较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采取“农场农村化、农工农民化”的改革思路①。这一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国有农场职能剥离、资产有效配置和农垦经济集团化、产业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表3 海林农场各类机构设置
2.从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分析,国有农场承担了政府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能,但又是一个不是政府的政府。表3是黑龙江海林农场实行政企、社企内部分开后的机构设置情况。表3的第二列“社区”和第三列“驻场部门”均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应当从国有农场剥离出去。现在,国有农场社会事业发展已达到一定规模。50多年来,经过几代农垦人的艰苦奋斗,农垦公益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据统汁,到2002年底,全国农垦系统已经形成了大大小小上千个以国有农场为核心的农垦小城镇,其中超过5 000万人的农场小城镇有600多个②,修建道路几十万公里。农垦系统已经建有部级、省级科研单位486个,职工1.7万人,科技人员7 202人,农场实验站2 000多个,并形成了科研与推广相互衔接的服务网;农垦系统共建成各级各类学校5 079所,教职工16.5万人,在校学生203万人;农垦系统共有医疗卫生单位9 340个,其中医院1 480所,医务人员6.99万人,医生3.04万人,病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按此思路改革,国有资产将得不到保值。 ② 从19日开始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图木舒克、阿拉尔、五家渠3座城市分别在各自的所在地同时正式挂牌。图木舒克、阿拉尔和五宝渠3座城市分设于新疆生产律设兵团农三师、农一师和农六师。 5.78万张,疗养院6所;农垦系统还建立了4个电视台,1 000多个电视差转台、地面卫星接收站和有线电视台,1 500多个广播站,电视、广播覆盖率达到95%。①表3这些“政府职能”部门和垦区办社会的沉重负担,已成为农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3.国有农场在垦区经济集团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发生了分化,有的已成为原料生产基地或第一车间,有的成为若干专业性产业公司的分公司。 4.根据以上3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客观要求下,国有农场职能剥离是必然趋势,组织也必须重构:现行负责的社会职能向当地政府移交②;国有农场负责资产经营,可通过资产重组,将相应资产以股权形式纳入农垦经济集团和专业性产业公司。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