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英文摘要】Networking will give a fundamental impetus to themoderni sation of libraries.To cater to its needs, librariesshould transform the mselves in three aspects: buildings tobecome intelligent,documents to b e transformed into networkresources,collections to be digitised and to m eet market needs.Networking has brought an opportunity,which can be used bylibraries for their development.5 refs. 【关 键 词】Netwroking/Development of Libraries/Intelligence/Digitisation . 【 正 文 】 CLASS NUMBER G250 “信息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自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初提出建 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以来,信息革命的浪潮已席卷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有关人士指出,随着时代的日益信息化,社会将日趋网络化,因此,我们观察问题,研 究问题都应该从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网”入手。 目前世界上最大信息网就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据不完全统计,这个网络已拥有1 50个国家的5万多个注册网络,500万台计算机,2500 个数据库,而且计算机和数据库 还在以每年高于20%的速度激增。为此,无论是政府还是社团,纷纷制定网络计划。 克林顿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提出,要在2000年向所有的学校、医院和图书馆开通 “信息高速公路”。 1995年2月25~26日, 欧洲联盟在布鲁赛尔主持召开了七国集团信息社会部长级会 议。会议确定了若干全球信息目录性计划、全球宽带交互网络计划、跨文化教育和培训 计划、电子图书馆计划、电子博物馆和艺术画廊计划,以及政府“入网”计划等。 “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NCFC)”工程于1994年发起,并于同年4月正式加 入因特网。1994年12月10日正式启动“三金”(金桥、金关、金卡)工程,而后,一系 列“金”字工程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 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图书馆界始于90年代初期。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图书馆主 要是通过国际电话线连接公用数据网。1991年中科院图书馆系统在中关村地区建立了教 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科院图书馆系统的百所网。高校图书馆以中国 教育网为基础,形成了高校系统的信息网。 文化部图书馆司的近期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以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 建设“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China LibraryInformation Network),即“ 金图”工程。 毫无疑义,互联网的发展,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如果说,一个 多世纪前的社会近代化,开启了中国图书馆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第一步,奠定了图书馆走 向现代化的基础,那么,今天,社会网络化将从根本上推进图书馆现代化的建设。 1 智能图书馆:进入信息网络的第1站 虚拟图书馆的实现首先得依赖良好的通讯网络设施,因此,智能图书馆是进入信息 网络的第1站。 目前的许多地区和学校都在建新馆。作为跨世纪的新馆建设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内 部通讯网络设施,使数据能在馆内进行流通,实现读者服务和办公自动化;另一方面还 必须能提供足够的对外通讯的设施和能力,使读者端坐馆内,可以及时获得全球性的情 报信息和各种数据库中的最新资料。因此,运用智能化技术,建设智能图书馆是社会信 息化、信息网络化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网络化对图书馆建筑的基本要求。 智能图书馆是把高新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智能保安、环境监控等) 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现代化建筑。 智能布线系统90年代初在美国问世,目前已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潮流和计算 机应用的发展方向。在美国,已有许多大楼采用这一种系统并实现了大楼的智能化。我 国在近几年开始引进这一系统并进入实用阶段,许多城市已开始建设这种智能化的现代 建筑。已于1996年建成的深圳南山图书馆及时采用这一最新技术,成为国内图书馆界较 早的采用智能技术的图书馆。 智能图书馆基础是智能布线系统,它是在图书馆大楼内安装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形成高度集成化的计算机监控管理网络。其目的是为图书馆提供灵活的扩展力强及高速 度的信息通道,使电脑资讯、电话传真、电视、保安监控及广播等信息可以利用这一通 道高速度地、实时地传递到馆内的每个信息端口,也可透过广域网与外界紧密联络,进 行联机检索,提供资料服务等。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具有极大的弹性,能适应不同的主机系统(如 IBM、WANG、APPLE等)、不同 的局域网络结构(如以太网、令牌环网、ATM网等),以及话音、视频信息传输(如闭 路电视、保安监控、广播系统等)的应用需要。馆内任一信息端口均可连接电脑终端、 工作站、电话传真、电视、广播设备和摄像头等。 (2)具有较强的传输能力,能满足未来多媒体技术的需要, 全面支持ATM网络。 (3)能透过广域网设备全面支持与国家通讯网络的接连, 如公用电话网、X25、 DDN,以及未来的ISDN,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网的联接,使图书馆具有开通国内、国际联 机检索和家庭服务的能力。 (4)布线系统能适应图书馆内部间隔和装修的变化, 不会因布局变化造成拆装线 路的麻烦。 (5)投资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