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综合工程
   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      ★★★ 【字体: 】  
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3:08:09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本文分析了一例工程预应力管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情况,并总结设计和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 粘土 终压 复压 卸压回弹

预应力管桩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容易控制、施工时无噪音、震动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越取越高的单桩设计承载力和不合理的工期,给桩基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问题,应引起各方的注意。

1 工程概况

汕头市某八层住宅小区工程单层地下室面积6800m2 ,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双桩承台,布桩平面系数为2.6%。 Φ400(壁厚90mm)、Φ500(壁厚100mm)的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分别为3100KN、4300KN,而设计终压值只为 2500KN、3500KN,约为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的80%。按照管桩公司提供的数据,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接近桩身容许承载力。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岩土层分布从上到下分别为:

土层

厚度

m)

液性

指数

压缩

模量

描述

qsik/qpk

KPa)

1

填土

0.3-3.0

IL

(Mpa)

松散

 

2

砂土

3.8-7.2

 

 

稍密-中密

40/-

3

淤泥

5.0-8.4

1.434

2.34

流塑

18/-

4

粘性土夹砂

1.7-6.9

0.500

8.80

可塑

50/2300

5

灰色粘土

3.5-9.4

0.804

4.38

软塑-可塑

40/-

6

粘性土夹砂

0.7-5.9

0.579

7.80

可塑

50/2500

7

灰色粘土

9.5-16.6

0.734

4.08

软塑-可塑

50/-

8

细砂

0.8-7.2

 

 

中密-密实

-/6400

2 竖向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情况

地下室桩基全面完成后进行竖向静载荷试验。其中一根Φ500桩加载到六级时沉降突然加大,沉降量达到50.77mm,在第七级至第九级又稳定均匀沉降,最后该桩沉降量为64.74mm,残余49.50mm。另一根问题桩桩径Φ500,加载到六级时沉降突然加大,达到48.91mm,最终沉降量为69.55mm,残余54.98mm。以上两根桩自施打完成到竖向静载荷试验间歇时间(以下简称为间歇时间)均为11天,施打过程正常。

3 原因分析

3.1试验时间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附录Q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Q.0.4条规定:开始试验时间:预制桩在砂土入土后7天后;粘性土不得少于15天;对于饱和粘性土不得少于25天。本工程由于工期十分紧迫,竖向静载荷试验沉降异常的两根桩都在施打完成后11天进行试验的。由于桩侧阻力大部分由饱和粘性土承担,间歇时间太短,桩周土未充分固结,其抗剪强度不能得到充分恢复和发挥,导致桩的承载力达不到要求。

地质条件相同,桩端持力层未存在粘土薄层、间歇时间为11天、静载荷试验合格的桩的试验曲线图。其Q-s曲线较陡, s-lgt曲线显示在加载到七级之后比前几级有较大的沉降,说明桩周土固结不充分,可以近似地认为桩侧阻力占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70%。与事故桩的情况相似。

根据有关文献,桩侧摩阻力主要由粘土层承担的工程桩,如桩的设计极限侧阻力qsik取值较规范表值高出不多(如本工程),则间歇时间为14天时侧阻力可达qsik的90%以上,最终侧阻力可比规范表值高出40-50%。此次复压处理,沉降量大于20mm的桩从压桩到复压的间歇时间均小于15天;间歇时间大于20天的桩的的复压沉降量均小于10mm,属于正常沉降;间歇时间大于25天的桩的复压时都有不同程度(-1~-14mm)的反弹。说明桩周土的充分固结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极限侧阻力。

经过复压处理、间歇时间为33天、较有代表性的桩的静载荷试验曲线图。其Q-s曲线较平缓,可以说明桩周土固结较充分,按地质考虑桩的承载力还有较大余地。s-lgt曲线在加载到九级之后比前几级有较大的沉降,从曲线分析桩侧摩阻力约占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90%。此时桩侧阻力比事故桩提高(90%-60%)/60%=50%,间歇时间11天的桩提高(90%-70%)/70%=29%。这与文献描述的情况相似。

3.2部分桩持力层存在薄弱层

通过查阅工程勘察报告,竖向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两根桩及复压中沉降量大于20mm的三根桩附近的钻孔地质柱状土的地层描述“局部夹可塑性粘土,薄层”,计算出Φ500桩桩端在第八层细砂层的极限端阻力Qpk=qpkAp=1256KN,而在第八层中的局部夹可塑性粘土薄层时 Qpk=490KN,可见相差悬殊。Qsk=μ∑qsikli=2462KN,约等于静载荷试验加载到第六级时的压力值4300*0.6=2580KN,此时桩总极限侧阻力正好发挥完,若继续加载,其荷载增量将全部由桩端阻力承担。根据《地基与基础》:“充分发挥桩端极限承载力所需的桩端沉降量则大得多…这个极限沉降量,一般粘性土约为0.25d,砂土为(0.08—0.1)d。”要达到桩端极限阻力,在砂土时沉降量为粘性土的2.5-3.5倍。可见桩端持力层为局部夹可塑性粘土层时沉降量远大于密实砂层。由于桩尖细砂层存在软弱土层,承载力较低,充分发挥桩端极限承载力所需的沉降量大,所以在加载到六级后发生沉降突然加大的情况,是符合常理的。

3.3 桩的卸压回弹

    在饱和粘性土中沉桩时,由于桩对土的挤压,在桩周厚度达25m的粘土层中产生超孔隙压力水,超孔隙压力水随着土体的隆起和侧移而慢慢消失。如果压桩速度过快,终压后复压过快完成,超孔隙压力水和土体变形未充分消散,此时的饱和粘性土表现为弹塑性变形特征,土体卸压恢复过程中桩身被抬起,桩尖脱离持力层。在类似土质压桩的实际观测中发现,快速压桩达到终压值桩机卸载时桩身最大上浮达50-70mm,扣除正常桩静载荷试验回弹量大约为10-18mm,残余沉降量将达40-50mm,复压很难消除掉这么大的回弹量;另外,在大压力下复压,相当对桩施加很大的冲击荷载,容易对桩身特别是桩头法兰盘与桩身混凝土接触处、桩接头焊缝处产生裂缝,有的施工单位并不愿意认真复压。如果在施打过程中没有采取逐步加载多次复压的措施,敷衍了事,这些桩在静载荷试验时就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

3.4 挤土效应

召集有关单位分析事故原因的会议上,有的单位坚持事故是由挤土效应引起的。挤土效应一般表现为浅层土体的隆起和深层土体的横向挤出,挤土效应对已经施打的桩的影响表现为桩身倾斜及浅桩(≤20m)上浮。这些情况多发生在桩距较密、布桩平面系数大且存在巨厚粘土层的地基。本工程同一承台桩间距Φ400、Φ500分别为1300mm、1600mm,均大于3倍桩径;柱距为3.2~7.0m之间,场区桩距较大,布桩平面系数小,本工程为2.6%,且桩长≥40m,桩施工时未出现土体隆起现象,周围路面和建筑物未见因压桩引起的新的损伤,可见因沉桩挤土引起桩体上抬导致桩尖脱离持力层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蒸压灰砂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开裂的机理分析和防裂漏措施

  • 下一篇文章: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综述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INTERNET与产品设计的联合
  • ››预应力砼连续梁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
  • ››盾构隧道横向上的地震特性和抗震设...
  • ››武汉市地铁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旧沥青混和料修补路面坑槽应注意...
  •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
  •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自动找平梁的原理...
  • ››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锈蚀与防...
  •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 ››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
  •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
  • ››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