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综合工程
   吐蕃时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      ★★★ 【字体: 】  
吐蕃时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57:31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每一个民族在发展其自己历史与文化的过程中,都留下具有其自己特点的物质遗存,这类遗存往往成为我们探讨该民族文化、地理、经济等各方面特征的物质材料依据。包括建筑遗存在内西藏古代文化是高原民族历史的产物。
  西藏古代建筑具有显著的高原文化特征,并且这种特征从卡若新石器文化到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都能充分体现出来。
  到底这一时期的建筑,有些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风格、规模等则没详细准确的记载,所幸近年来西藏考古工作有了一些新发现,也有很多学者专家撰文论及西藏的古代建筑,故笔者在此试图以考古资料及他人研究为基础,作一尝试性探讨。
  一、吐蕃时期的宗教建筑
  吐蕃时期最宏伟,最壮丽的宗教建筑其典型代表应是桑耶寺,它不仅是西藏佛教史上的第一座真正具有佛、法、僧的寺院,而且也是当时印、藏、汉文化交流的结晶。约建于公元763年一774年的桑耶寺,其平面结构与佛教密宗的“坛城”(即曼陀罗)相似,或可说是曼陀罗的立体造型。全寺中心的乌孜大殿象征着宇宙中心之须弥山,其四方各建一殿,象征四大部洲,四方各殿的附近,又各有两座小殿,象征八小洲。主殿两侧又建两座小殿,象征日、月,主殿四周建红、黑、绿、白四塔,意在镇服一切凶神恶刹,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建筑,如护法神殿、僧舍、住房、仓库等。全建筑由一道椭圆形围墙包括,象征铁围山,四面各开大门一座,东大门为正门。“乌孜”大殿即“祖拉康”,是桑耶寺的中心殿,“其地基高厚而大,所备之原材料精致完好,如同螺碗盛满玛瑙一般”。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座西朝东,殿高三层,式样别致,独具风格。每层殿堂的空间很高,一般在5.5—6米之间。而且第二层,第三层均在殿堂前建有低于大殿的宽敞阳台,这既使大殿内得到充分原光线,同时外观也显得更加壮丽恢宏,底层采用藏族建筑形式,中层采用汉族建筑形式,上层采用印度建筑形式。这种藏、汉、印诸文化合璧的建筑风格,在西藏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所以有人据此又称其为“三样寺”。
  桑耶寺这种有轴线贯穿的均称平面布局建筑多建在河谷,山间的平缓地带,建筑平面外廊围墙分为方形与圆形两种,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呈十字放射状展开,或居四角多以城墙起。俨似城堡式的建筑,无疑对后世的寺庙,建筑产生了久远影响,是吐蕃早期寺院建筑的典型布局形式。
  松赞干布时修建的大昭寺、十二镇魔寺,帕热路甫石窟寺等宗教建筑,均是不同于桑耶寺的艺术风格。从地域分布特点来看,这类宗教建筑主要集中在今山南和拉萨地区,如乃东县的吉如拉康、玉意拉康,琼结县的若康,扎囊县的康松桑康林,措杰那木措,桑日县的巴廊却康,拉萨墨如宁巴的藏巴拉康,药王山上的帕热路普石窟寺等均属此例。另外,近几年考古工作者在全区性的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另一类大致也属于这个时期的古建筑,如吉隆县境内的强准祖布拉康。帕巴寺,康马县的艾旺寺。乃东曲德寺。山南隆子县境内的仲嘎尔曲德寺。日当寺等为我们研究吐蕃时期的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从功能上看,吐蕃王朝时期的这类建筑主要是用镇魔驱邪供奉塑像的小庙。按其形制来看,这类小寺庙的建筑艺术的风格多倾向于古朴的民间建筑,规模较小,大多为一院一殿,没有僧舍也没有经堂。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宗教建筑其风格艺术也不统一,大体上可以分以下几种。
  第一种:以于公元641—650年的大昭寺为代表。大昭寺庭院呈正方形,总面积为2500余平方米,主殿在庭院的东面,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下部以花岗岩砌干墙高3—5层,下大上小,逐级收分。第1—3层以60余间房子围成庭院,在1、2层,内庭院上盖平层顶为中央大殿,通高二层,围绕大殿四周除西面底层正中为中门外,是20余个小型佛殿的护法神殿,底层东面正中为释迦牟尼殿,是主殿的中心,通高4层,第2层的西、南、北三面环大殿作回廊,回廊三面联通殿房,西面正中(在中门楼上)是松赞干布殿,高2层,第3层南面两侧正中分别“慈尊四亲”殿的观音殿,并在释迦牟尼殿,松赞干布殿,“慈尊四亲”殿和观音殿上分别建造了汉式木构架歇山式金瓦顶,殿的柱梁纵向排列,密助平顶构架,在平屋顶上四周出金顶,以及红墙怪柳女儿墙檐,为传统的藏式建筑艺术,主殿初高2层,只有8间佛殿,11世纪整修时增加一层,并将中央佛殿扩建同中门连接起来,中门是大昭寺最初的寺门,门内两侧尚有泥塑四天王像,主殿中央部分的形制与其他藏传佛教寺院相同,抬高一层作侧面采光天窗,主殿内,周围廓殿之间的柱子,梁架,殿门等满布雕刻和壁画,两层廊有雕塑伏兽,主殿顶层的4个汉式歇山金顶,构架和外檐斗拱都采用汉式,释迦殿金顶,屋脊、檐角的吻兽、山花、檐板、以及墙角四角的雄狮都为铜制镏金,金顶飞檐饰物为雕刻的神仙、法轮、宝塔、倒钟、莲盘、金幡、龙、凤、狮、鸟等,既有中原汉地镏金术的运用,同时也吸收了印度、尼泊尔寺庙的顶饰风格,整体建筑风格表现出融藏、汉、印度,尼泊尔诸文化特点于一体,又体现了藏族建筑的独特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水环热泵系统的变水量运行及其相关问题

  • 下一篇文章:入世对我国建筑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吐蕃时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吐蕃时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INTERNET与产品设计的联合
  • ››预应力砼连续梁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
  • ››盾构隧道横向上的地震特性和抗震设...
  • ››武汉市地铁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旧沥青混和料修补路面坑槽应注意...
  •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
  •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自动找平梁的原理...
  • ››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锈蚀与防...
  •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 ››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
  • ››吐蕃时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