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电子通信
   CDMA技术特点与提供的功能      ★★★ 【字体: 】  
CDMA技术特点与提供的功能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00:06:14   点击数:[]    

用户当前所登记的FA(位于PDSN内)。HA同时支持动态的IP地址分配和反向隧道。HA具有冗余备份功能,可由一个HA替代另一个HA。这样,新的HA可以用原有IP地址和转换地址维护关联表,保证移动关联表处于同步状态。此外,这种方式还能保证解决方案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近一段时间以来,联通开始大举推广CDMA1X网络,并明确宣称将把重心放在无线互联的移动数据业务上。而目前,无线局域网成熟的标准可达到11 Mb/s的速率,新的标准最高达54 Mb/s的速率,这对移动用户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早在2003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上,海南联通在当地建了3个CDMA1X的基站,并向前来采访年会的记者分发了近300张的无线上网卡,CDMA 1X+WLAN方案的数据业务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按照设想,海南联通甚至要为沿海渔民以及钻井平台上的工作人员提供包括天气预报等在内的移动数据服务。
  WLAN这种早已被电信网通普遍采纳的无线接入技术,一经与CDMA1X融合,就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一般说来,虽然WLAN可以提供高速的数据业务,但WLAN却缺少对用户进行鉴权与计费的成熟机制,而且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较小,一般都在热点地区,用户使用时受到地点的限制。而CDMA1X网络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与实验,不仅有成熟鉴权与计费机制,并且具有覆盖广的特点。  CDMA1X网络可以利用WLAN高速数据传输的特点以弥补自己数据传输速率受限的不足,而无线局域网不仅充分利用了CDMA1X网络完善的鉴权与计费机制,而且可结合CDMA1X网络覆盖广的特点,进行多接入切换 功能。这样就可实现WLAN用户与CDMA1X用户统一的管理。
  为了获得无线局域网提供的数据业务,终端必须处于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即首先要连接到AP。当终端发起数据业务的呼叫时,先在APGW和PDSN之间建立RP连接,然后到PDSN进行分组网络的注册,才可进行数据业务,其具体连接过程如下:
  (1)终端在WLAN网络系统中检测WLAN的信号,并连接到AP。
  (2)当终端有数据业务的需求时,发起连接请求,在AP/APGW收到连接消息后,APGW向PDSN发送Au注册请求消息。若注册请求消息有效,则PDSN通过返回带接收指示的Au注册应答消息接收该连接,PDSN和APGW均产生关于A10连接的绑定记录。
  (3)终端和PDSN建立PPP的连接,在建立PPP连接的过程中,如果是Simple IP用户,PDSN会分配给终端一个IP地址(对Mobile Ip用户,还需进行MIP的注册)。 
  (4)PPP连接建立成功,终端可以通过GRE帧在A10连接上发送或接收数据。
  (5)在Au注册生存期超过前,APGW发送Au注册请求消息以更新A10连接的注册。Au注册请求消息也用于向PDSN传送与计费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在系统定义的触发点上传送。
  (6)对于有效的注册请求,PDSN返回带接受指示和生存期值的A11注册应答消息。PDSN和APGW均更新A10连接的绑定记录。PDSN在返回注册应答消息之前保存与计费相关的信息(如果收到的话)用于进一步处理。
  (7)如果用户或PDSN终止数据业务,则PDSN将终止和用户PPP连接,并拆除与APGW的RP连接。
  WLAN网络,其中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是无线终端接入固定电信网的连接设备,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功能,可提供话音和数据的接入服务。AP完成简单的对无线用户的管理和对无线信道的动态分配,并完成802.11与802.3协议的转换,经过AP转换后的数据包是以太网包。
  接入点网关(Access Poin tGateway,APGW)是将AP转换出的以太网数据包封装成IP包,并发送到PDSN的设备。一般PDSN设备放置的位置与无线网络侧设备AP、APGW离得比较远,要实现PDSN接入网关的作用经常需要将AP转换的二层数据包穿越三层网络以到达PDSN。因此,APGW功能实体就是为了完成此功能的转换设备。


参考文献


[1]Tero Ojanpera.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2]杨大成.CDMA2000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3]杨大成.CDMA2000 1x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Karim M R,Mohsen Sarraf.3G移动网——WCDMA和Cdma2000[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5]王文博.时分双工CDMA移动通信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对我国农村接入网发展途径的研究

  • 下一篇文章:软交换技术发展现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CDMA技术特点与提供的功能”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CDMA技术特点与提供的功能”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嵌入式系统的通信规约管理平台设计...
  • ››一种基于七号信令的局间话单采集系...
  • ››对于变频器的制动技术分析
  • ››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宏观结构多维分...
  • ››浅论卫星电视接收机的常见故障的检...
  • ››信息时代网络用户信息检索焦虑的心...
  • ››论GIS在高校房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 ››关于电力通信发展战略的思考 金李莎...
  • ››2G、3G切换精细化优化分析思路探讨...
  • ››光纤自动化生产的需求与时机
  • ››CDMA技术特点与提供的功能
  • ››CDMA在中国的应用以及向CDMA2000的...
  • ››CDMA2000基站系统中基带分配卡的设...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