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电子通信
   嵌入式计算系统调测方法与技术综述      ★★★ 【字体: 】  
嵌入式计算系统调测方法与技术综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00:02:19   点击数:[]    

实际上,BDM相当于将ICE仿真器软件和硬件内置在处理器,这使得我们直接使用PC机的并口来调试软件,不再需要ICE硬件,大大节约了汽油发成本。一些调试器供应商也提供这种软件产品(如XRAY)。对于用户来说,为了调试一些特定问题,可以直接使用BDM命令来调试目标系统,以弥补商业调试软件的不足。

BDM接口有8根信号线,也有为10根信号线的,如图2所示。调试软件通过4脚使CPU进入背景调试模式,调试命令的串行信号则8通过脚输入,同时4脚输入信号步时钟,而CPU中的微码在执行命令后会在10脚输出调试结果指示信号。可见,BDM接口引线由并口和PC机相连,调试命令则是通过串行方式输入的。

目前在CPU内置的调试接口和微码方面,各厂家尚无统一标准。处理器厂家、工具开发公司和仪器制造商曾于1998年组成了Nexus 5001 Forum(Nexus 5001论坛),成员包括Motorola、Infineon Technologies、日立、ETAS和惠普公司等,正致力于制定一个统一的片上通用调试接口。这方面的进一步情况可查阅http://www.nexus-standard.org/网站。

5.2 边界扫描测试技术和JTAG接口

边界扫描测试技术(Boundary-Scan Test Architecture)属于一种可测试性设计。其基本思想是在芯片引脚和芯片内部逻辑之间(即芯片边界位置)增加串行连接的边界扫描测试单元,实现对芯片引脚状态的设定和读取,使芯片引脚状态具有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边界扫描测试技术最初由各大半导体公司(Philips、IBM、Intel等)成立的联全测试行动小组JTAG(Join Test Action Group)于1988年提出,1990年被IEEE规定为电子产品可测试性设计的标准(IEEE1149.1/2/3)。目前,该标准已被一些大规模集成电路所采用(如DSP、CPU、FPGA等),而访问边界扫描测试电路的接口信号定义标准被称为JTAG接口,很多嵌入式处理器内置了这种测试接口。在Cygnal公司的C8051F000系列单片机中和一些FPGA芯片中,JTAG接口不仅能用于测试,也是器件的编程接口。

IEEE1149.1标准支持以下3种测试功能:

*内部测试——IC内部的逻辑测试;

*外部测试——IC间相互连接的测试;

*取样测试——IC正常运行时的数据取样测试。

图3给出了具有2个芯片的系统的边界扫描测试原理。

图3中,TCK为测试同步时钟输入,TMS为测试模式选中输入,TDI为测试数据输入,TDO为测试数据输出,由测试移位寄存器产品。图3中的小方框表示位于芯片外围的边界扫描测试逻辑单元,芯片每个引脚信号经过边界扫描单元和内部的功能单元相连接。

目前,边界扫描技术的应用主要在数字IC的测试上,这种设计思想也可用于模拟系统、板级测试甚至系统测试上。IEEE也制定了和IEEE1149.1相类似的标准IEEE P1149.4(数模混合信号测试总线标准)、IEEE 1149.5(电路板测试和维护总线标准)。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JTAG口及其对Flash的在线编程

  • 下一篇文章:基于神经网络ZISC的模式识别系统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嵌入式计算系统调测方法与技术综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嵌入式计算系统调测方法与技术综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嵌入式系统的通信规约管理平台设计...
  • ››一种基于七号信令的局间话单采集系...
  • ››对于变频器的制动技术分析
  • ››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宏观结构多维分...
  • ››浅论卫星电视接收机的常见故障的检...
  • ››信息时代网络用户信息检索焦虑的心...
  • ››论GIS在高校房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 ››关于电力通信发展战略的思考 金李莎...
  • ››2G、3G切换精细化优化分析思路探讨...
  • ››光纤自动化生产的需求与时机
  • ››嵌入式计算系统调测方法与技术综述...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