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电子通信 |
|
|||||
机电产品的可靠性探讨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00:01:21 点击数:[] ![]() |
|||||
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激光器刻标机运行时产生的空间电磁辐射干扰所致。为此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 电磁兼容性控制计划 电磁兼容性控制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各项: ——落实电磁兼容性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和实施计划; ——电磁兼容性的预测和分析; ——制定项目的电磁兼容性标准; ——进行项目的频谱管理; ——制定电源、结构、工艺、布局等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拟制电磁兼容性试验大纲。 5.2 电磁兼容性设计指标 电磁兼容性设计指标可以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 5.3 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 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各项。 5.3.1 抑制骚扰源 抑制骚扰源的主要方法如下: ——限制骚扰源的电压、电流变化率; ——限制骚扰源的电压、电流幅?; ——限制骚扰源的频率; ——直流电源的去耦; ——交流电源变压器的电磁屏蔽; ——对感性负载的骚扰源采取相应措施; ——采用独立电源。 5.3.2 切断干扰的耦合通道 切断干扰的耦合通道的主要方法如下: ——完整的电磁屏蔽以切断空间干扰的耦合通道; ——合适频谱的滤波以切断线路传导干扰的耦合通道; ——适当的接地以降低地线干扰的耦合通道; ——采用适当的导线以传输不同性质的信号; ——注意元器件的布局,以降低干扰耦合; ——应用布线技术,以降低干扰耦合; ——采用电磁、光电、机械等隔离技术,切断干扰的耦合通道。 5.3.3 提高敏感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提高敏感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的主要方法如下: ——选用具有高抗干扰能力的元器件; ——采用完整的电磁屏蔽; ——采用合适的滤波技术; ——限制电路的带宽; ——采用合理的去耦措施; ——采用合理的接地。 5.4 电磁兼容性试验验证 电磁兼容性试验验证可以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 6 安全性设计 安全性是保证机电设备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的重要特性。例如,国内某厂家生产的UPS有两个性能和参数不同的端口,但是却采用了两个相同的电连接器。操作人员匆忙中插错了电连接器,造成该电源烧毁。对此如有防差错的安全性设计,就不会发生这种灾难性后果。安全性设计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6.1 防止电危险的安全性设计 防止电危险的安全性设计主要包括: ——设计操作方便的电源开关,以便能及时切断电源; ——全部外露金属件都要可靠接地; ——设置过压、过流和漏电保护装置; ——设置高压电容器自动放电装置; ——电源和高压部位应当设置明显标志,如电源进出线的‘火’‘零’‘地’,蓄电池的‘正’‘负’,以防误操作; ——特别要注意高压部件的绝缘设计; ——露天使用的机电产品应设置避雷装置; ——多个电连接器,应有防差错设计。 6.2 防止机械危险的安全性设计 防止机械危险的安全性设计主要包括: ——运动部件应当加防护和限位装置以保证人身安全; ——设备的边角应当导圆以防伤人; ——门、抽屉以及其它运动部件,应当加连锁装置以防意外脱落; ——有危险的部位,应当设置明显标志。 6.3 防止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安全性设计 防止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安全性设计主要包括: ——有爆炸危险的物资,对其使用、运输和存储都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有易燃危险的物资,应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对电气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检修,以防引起火灾; ——尽量采用阻燃性好的材料; ——设置灭火装置。 6.4 防止辐射危险的安全性设计 防止辐射危险的安全性设计主要包括: ——微波辐射功率密度大于10mW/cm2,应当加装防护衰减装置; ——磁通量大于0.1T,应当加装防护衰减装置; ——因为激光进入人眼的密度不能大于 5×10-6J/cm2,因此,产生激光的部位应设置明显标志; ——X射线每周累计照射量一般不能大于5.58×10-2C/kg。 7 使用与定期维护 最后,正确使用与定期维护也是提高机电产品可靠性的重要内容。为此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7.1 机电产品 使用机电产品时,首先应当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其次应当严格遵循它的使用程序,最后应当对其进行定期维护,这样才能提高机电产品的可靠性。 7.2 电源 移动机电产品的电源是油机和蓄电池,它们的性能好坏是整个机电产品可靠工作的前提。为此,应当对油机和蓄电池正确使用与定期维护。 7.3 电器 电器是供电系统中的重要元器件。电器触头的烧蚀和绝缘性能的下降,往往导致重大事故。为此,应当对电器进行定期维护。 7.4 活动连接件 在振动场合下使用的机电产品,其活动连接件易松动,特别是导电的活动连接件松动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为此,应当对活动连接件进行定期维护。 7.5 供电线缆 供电线缆是电能传递的路径,电能的主要参数是电流和电压。电流在供电线缆中流动时会发热,发热将导致供电线缆绝缘强度降低,严重的会引起供电线缆火灾。电压对供电线缆的绝缘形成应力,应用中的供电线缆绝缘性能在不断下降,一旦电压的应力超过绝缘的承受能力,会造成绝缘击穿而发生故障。特别是位于金属走线槽口处的线缆应当增加保护套,以防长期磨损而可能发生对地短路的故障。 8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电产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其使用条件也越来越严酷,因此,对机电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结合实例对机电产品可靠性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供生产厂家和设计人员参考。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机电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增加机电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