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定义为34种I/O对象,用户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合理选择在应用程序中定义不同的I/O对象,然后用io_in()或io_out()等函数实现对I/O对象的数据读写操作,即实现Neuron芯片与I/O设备之间的通信。在本设计中,用作编程信号的I/O口定义为“直接I/O对象”中的“比特I/O对象”。比特输入是以TTL电平兼容的逻辑信号,输出是CMOS电平,可以驱动外接的与CMOS以及TTL兼容的逻辑电路。 2.3 软件实现 根据CPLD器件的内部结构及其在系统编程原理,控制程序的任务是从存储器中读出熔丝图数据据,然后将其转换为串行数据流,写入CPLD中。编程的过程由5个编程信号控制,它们由事先定义好的I/O口产生,然后编制读写这些I/O口的程序。ISP编程过程就是软件对这些口读写的过程。编程的关键在于提供准确定时的ISP编程信号,必须保证各ISP编程信号之间的时序关系。 Neuron C程序总体结构如图4所示。Neuron C源程序首先定义变量、函数以及I/O口的使用情况,然后编写when()语句调度程序。当需要执行ISP操作时,调用相关程序。图4中,ispSTREAM文件头包括CPLD器件类型、CPLD器件块擦除和行编程的脉冲宽度等参数。 Neuron C关键字允许直接将部分应用代码加到指定的存储段。本设计中用far关键字将ispSTREAM文件存储在RAMFAR区域。此外,在编程软件执行期间, 由于指令的执行时间相对较长,大多数硬件定时要求(通常较短)都有自动地得到满足。但编程脉冲总体擦除脉冲却分别长达40ms和200ms,而板上没有硬件定时器,只要靠软件延时来实现。 在NodeBuilder开发环境下,执行build命令后,将工作目录下的devicename.NEI文件输出,装载到编程器中,编程器将应用程序和固件下载到Flash存储器中。 结束语 实际运行证明,通过Neuron芯片对CPLD进行ISP操作之后,CPLD实现了预定的功能。 目前,Lon网络控制技术在航空/航天、楼宇控制、运输设备等多种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而且由于该技术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网络接口产品,并且易于开发低成本的网关,实现Lon网与以太网有机的结合。因此,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由主机通过远程服务将ISP器件的编程数据文件下载到Lon网的节点中,并由底层的现场设备执行在系统编程操作。这样,在系统编程技术的内涵及其优越性得以充分的体现,同时该技术的应用空间向系统的底层和远程扩展,真正的在系统可编程时代已经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