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电子通信 |
|
|||||
高保真实时准动态图像采集压缩和远程传输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22:53:49 点击数:[] ![]() |
|||||
简单地将视频帧作为打包单位,而是将数据流划分成等量的小包,并在包头标上序号进行顺序传输。 ·另建一条以TCP为传输协议的控制通路,其作用是反馈一些控制命令给发送方,从而最小限度地防止传输中的错误。接收方建立个可容纳0.3~0.8s图像的缓冲区,按照数据包头的编号将数据流进行重构。如果数据包编号出现不连接,则说明发生了丢包或乱序。于是,接收方立即通过控制通路发送命令要求重发所丢失是数据包。采用TCP可保证控制命令传输的准确性。 3.4 视频传输中的自适应技术 由于网络带宽有限且随机变化,因此视频传输的实时性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使接收到的视频出现不连续或停顿现象。为此,在系统设计中,引入了视频传输的自适应机制。具体实现的,系统一边传输一边检测网络状态, 自适应机制由检测模块、反馈模块和决策模块组成。发送端将视频图像压缩后,打成RTP数据包,然后用RTP协议发送。发送站点的自适应检测模块检测并记录有关的发送信息,包括传输率、字节数等。接收站点通过自适应反馈模块检测有关的信息,并将其发送到接收站点的检测模块。后者将发送和接收时的信息相比较,再将比较结果传送到自适应决策模块。为了尽可能节省信息量,接收端自适应反馈模块向发送端检测模块只发送一个信息包序列号。这样后者可计算出信息包的传输时间,并在多次检测基础上得到带宽平均评估值。发送端再根据评估值改变视频采集频率和压缩比,调整视频数据量,从而实现自适应功能。 3.5 发送和接收的同步技术 本系统采用Client/Server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只有Client端才能连接请求建立连接,而且一个Client端可与多个Server建立连接。因此,将接收站点作为Client,发送站点作为Server。当接收站点需要得到远端的视频图像时,便发出连接请求。这种方式适用于系统视频采集站点处于恶劣环境中无人看管的情况。 Server端采集视频数据并进行压缩后,发送给Client,Client将数据解压缩后显示视频图像。系统设计中,为了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图像要求,对视频质量配置了双向调节功能。即一方面,视频采集站点可直接调节图像质量,另一方面接收站点也可以调节采集站点的图像采集和压缩参数,从而是调节图像质量。 对图像质量的双向调节功能基于如下设计: ·将Client端控制面板中的参数(采样间隔、关键帧数、关键帧质量、非关键帧质量)传递给Server端,再由Server端依据这些参数进行视频采集和压缩; ·Client端和Server端在设置上保持一致,即无论哪一方改变设置,都会使对方的控制面板保持一致。 具体实现时,设计了一个用8字节表示的comp_config_packet结构;当在Server端或Client端拖动控制面板上的滚动条时,将改变后的各项数据填充到comp_config_packet结构中,并将此结构发送到Client端或Server端;当Client端或Server端接收到该数据结构后,立即据此改变对应控制面板中的各项数据,并在控制面板上作相应显示。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