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电子通信 |
|
|||||
基于AT73C500/501专用芯片组的电参量测量模块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22:29:33 点击数:[] ![]() |
|||||
另一个不利于数据接收的问题是,两个STROBE信号之间的时间过短,最短时间间隔只有11个时钟周期(3.2768MHz)。针对这种情况,考虑到数据包有效时的信号DATARDY可以利用,将DATARDY接到INT1引脚,利用DATARDY和STROBE的关系,进行数据接收,硬件连接如图3所示。 3 智能电参量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电参量采集模块软件主要是单片机AT90S8535的控制软件。软件主要的功能是完成对AT73C500/501的配置,测量数据的处理;同时,利用外部通信接口传输采集的数据,响应外部设备的各种查询,校准数据设置操作。程序设计的难点在于对AT73C500测量数据的采集。 采集程序初始化时,只允许INT1中断(由数据包准备好标志DATARDY触发)。当DATARDY有效,进入INT1中断时,在中断内允许INT0中断(由数据写到总线选通STROBE信号触发)。这样,在INT1中断程序内,查询到STROBE引起的中断有效标志INTF0后,马上读出AT73C500写到总线的数据。然后,清除INTF0,等待接收下个数据,直到把1个完整数据包16个字节全部接收完成,再退出INT1中断。由于每包数据之间有至少20ms的间隔时间可供AT90S8535处理,这样接收完成1包数据后,在20ms的时间内由AT90S8535完成对包数据的分析,依次完成6包数据的接收处理。 关键的数据包中断接收代码程序如下: interrupt[EXT_INT1]void ext_int1_isr(void) { #asm("cli") //禁止所有中断 CIMSK=0x40; //禁止int1,允许int0 strobe1: if(GIFR==0)goto strobe1;//等待第1个数据选通信号有效 temp_pack0=PINB; //syncls读出同步数据1 GIFR=0xc0;BRDY=0; strobe2: if(GIFR==0)goto strobe2;//等待第2个数据选通信号有效 temp_pack1=PINB; //syncms读出同步数据2 GIFR=0xc0;BRDY=0; ………… strobe16: if(GIFR==0)goto strobe16;//等待第16个数据选通信号有效 temp_pack15=PINB; BRDY=0;GIMSK=0x80;GIFR=0xc0;//读写16个字节,完成1包数据接收 #asm("sei") } 在设计调试电参量测量模块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在测量过程中,当在AT73C501信号输入端出现电压类峰脉冲干扰时,AT73C500/501芯片组出现死机现象。具体表现为AT73C500不再向数据总线发送测量数据。同时AT73C501迅速升沿发烫,而此时芯片组的复位控制信号不再起作用,单片机无法控制AT73C500/501;只有模块停电,再上电之后,才能恢复正常工作。这种故障在实际的工业控制中是必须要解决的。 针对此现象,我们经过反复实验,采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办法,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 硬件方面: *在模块的供电电源上串接电源滤波器,消除从电源侧引入的干扰; *AT73C501的6路单端A/D输入端接入EMI磁珠,同时输入端并接双向肖特基保护管,对输入的超出输入范围的信号限幅,保护内部电路; *AT73C500/501芯片组的供电由晶体管电子开关控制,在发生故障时,可由单片机及时切断电路,实现重新上电。 软件方面: *增加软件看门狗,由AT73C500的数据包传输中断不断清除,一旦出现故障,没有数据包传输中断,则看门狗复位系统; *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出现异常非法测量数据时,复位AT73C500/501芯片组; *软件定时对AT73C500的校准参数进行重装载,防止AT73C500内部寄存器校准系统系数失效。 采用以上措施,使电参量测量模块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使因此测量模块的现场安装运行的台变监测设备运行年1来年,稳定可靠,获得用户好评。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