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电子通信 |
|
|||||
DNP3.0在基于DSP的FTU中的实现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22:28:07 点击数:[] ![]() |
|||||
节,而TI C中却没有这一数;据类型,在用结构体类型定义具体的数据结构时,都是按字(WORD)对齐的,因此只能将DNP3.0数据格式中的BYTE定义为16位无符号整数WORD,将DNP3.0中的WORD定义为32位无符号整数DWORD。接收数据时将每个字节都存储至一个字的低8位,发送时则只取每个字的低8位,这样虽然浪费了一半的存储器空间,但程序编写容易,效率也较高。 根据DNP3.0的层次结构定义三个结构体——链路层DL_LAYER、传输层T_LAYER和应用层APP_LAYER,每个结构体再按照DNP3.0中相应层规定的字段去逐个定义相应的成员即可。如链路层包括报头和n个数据块,报头又包括起始字、长度、控制字节等字段,控制字节按比特位又包括功能码、方向位和帧计数位等。链路层结构定义为: (1)DL层控制字 typedef struct{ WORD b0-3_FuncCode:4,/*功能码*/ b4_FCV:1 /*帧计数有效位*/ b5_FCB:1, /*帧计数位*/ b6_PRM:l /*主站标志位*/ b7_DIR:1; /*方向位*/ }DL_CONTROL; (2)DL层报头 typedef struct{ DWORD dwStart; /*起始字*/ WORD wLength; /*长度*/ DL_CONTROL DLCtrl; /*控制字*/ DWORD dwDest; /*目的地址*/ DWORD dwSource; /*源地址*/ DWORD dwCRC; /*校验码*/ }DL_HEADER; (3)DL层数据块 typedef struct{ WORD awUserData[l6] /*用户数据*/ DWORD dwCRC; /*校验码*/ }DL_DATABLOCK; 3.3 流程图 DNP3.0已经详细规定了协议的层次结构及每一层的功能,程序的层次结构只要与其一致就会非常清晰,编程时只需遵照这些层次间的数据流向编写相应的函数即可。物理层对应串口收发中断子程序,链路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在接收与发送时各有一套函数去处理,以对应串口的全双工工作方式。其中,链路层接收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3.4 ASP的相关程序 3.4.1 ASP的寄存器定义 ioport unsigned portFFF4; #define ADTR portFFF4 /*收发寄存器*/ ioport unsigned portFFF5; #define ASPCR poaFFF5 /*控制寄存器*/ ioport unsigned portFFF6; #define IOSR poaFFF6 /*I/O状态寄存器*/ ioport unsigned portFFF7; #define BRD portFFF7 /*波特率发生器*/ 3.4.2 初始化ASP void InitASP(){ /*初始化异步串口*/ ASPCR=0xE080; /*RIM=1L:允许接收中断, STB=0:一位停止位*/ IOSR=0xl800; /*THRE=1:ADTR空*/ BRD=0x0020; /*20MHz/38400bps*/ } 3.4.3 异步串口呻断服务子程序 void interrupt aspint(){ if((IOSR & 0x0l00)==0x0l00){ Recv();} /*有接收数据*/ if((IOSR & 0x0400)==0x0400){ ……;} /*帧错误处理*/ if((IOSR & 0x0800)==0x0800){ Send();} /*可以发送数据*/ *IFR=0x20; /*清中断标志*/; asm("clrc INTM") /开中断*/; } 由于采用F206的片内串口作为通信工具,充分利用了DSP的片内集成外设,不仅使得通信模块可靠性较高,而且接口方法简单,ASP的控制和读写通过几个寄存器就可完成,非常方便。采用本文所介绍的方法编写的以DNP3.0为规约的通信子程序流程清晰,符合模块化的要求。自现场投入试运行以来,整个通信模块工作稳定可靠,能迅速响应主站请求,主动上报数据,及时准确。但是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FTU还应具备至少一个现场总线接口(如CAN总线接口)。这样不光通信质量有保证,还可以简化通信规约(只保留一个应用层即可),这应该是FTU通信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