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      ★★★ 【字体: 】  
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4 19:49:49   点击数:[]    

川大地震中的几 个片断,以期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示中外人生观的不同.
    事例一:地震发生2小时14分后,温家宝总理赶往 现场指挥救援 在遇到自然灾害时,选择“无为”的等待政府和NGO 救援的人们,标榜人权至上的国家,很难理解汶川地震 中那些受灾群众逃离危房后先后继续返回救人的行为.
    他们也许会感动,但缺少文化背景的他们很难理解。正 如当一些外国媒体在得知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第一时间 赶往灾区指挥的有关报道时,当看到他们心中没有人权、 没有民主,在被妖魔化的中国和中国政府居然充当了完 美的危机专家时,他们给出的解释只能是“中国共产党 上演一场完美的政治秀”,这是一次“一种私利的考量。” [5] 也许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压根就忘记了,所谓的政治 秀,本身就是西方民主制度下“多党竞选”的产物! 事例二:联合国日内瓦会议上,西方记者批中国地 震无新闻自由 日内瓦联合国欧洲办事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 记者批评说中国政府不许西方记者进入灾区报道,有悖 “新闻自由”,有悖“人权”。标榜“人权至上”的西方 国家,如今却用所谓的“新闻人的人权”与中国地震中 数以万计的等待救援的人的人权作对比,大抵在他们看 来,两者即使不是“前重后轻”的关系,至少也是处于 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他们对人权的观点与看法。他 们可知,路就这么宽,时间就这么紧,在外部条件极其 恶劣、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多一份你们的采访新闻 的自由,失掉的则极有可能就是一个石缝下的生命.
    事例三:中国亿万网民围攻“范跑跑” “范跑跑”,原名范美忠,之前是北大的毕业生,现 在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的一名教师。经历四川地震的他 在天涯论坛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汶川地震亲历 记”,引起数亿网民“围攻”,上演新版“全民公敌”。在 这篇文章中,“范跑跑”自诩为“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 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其经典名言是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 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 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6] 因为一句不当言论而引起全民讨 伐,这样的“小题大做”大概也是外国人很难理解的。在他们看来,只要不触犯道德底线的法律,你做任何事 情都是被允许的。的确,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外国人 很难理解。要知道,这么大规模的“网络追杀令”,完全 是中国网民自发、自愿的行为,可见传统观念对中国人 的影响之大。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他是没有任何责任的, 而正是这样一个人却为什么能成为名符其实的“全民公 敌”呢?仅仅是因为中国没有人权吗?难道允许他一个 人大放厥词却不允许其他人评论才叫“言论自由”吗? 问题的关键在于,看似“私事”的言论已经触动了中国 人民长久以来的道德底线,而这个底线并不是法律,而 是中国两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礼”,教师对学生的“礼”、 儿女对父母的“礼”。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 指导下进行的,无论其本人能否意识到。而正是这样缺 乏理性、“礼”数缠身的人生观使得中国人民在经历了“72 小时抢救黄金时间”后,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抢救奇 迹。我们有理由相信,正如外国一家媒体在四川大地震 后对中国的报道一样,地震震惊了中国,中国震惊了世 界! 四 举这些事例,并不是想把中华民族标榜成为一个最 优秀的种族,如同希特勒当年构想的亚利安人一样。只 是希望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枳非橘也,亦有所长。在 “世界村”日益形成的今天,要说各国的人生观不进行 比较是不太现实的,而且,中肯、善意的比较有利于各 国不断完善自我,达到全人类的共同进步。而问题在于,不要攀比,更不要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去比。每 个人,每个民族,都存在不同的特性,也许有某些缺点,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又是另一道风景。在知道缺点完善 自我的同时,也要去寻找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优点, 更不能轻易地否定自己。人生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 复杂的过程,受到其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及时代的多重 影响。每一个国家人民具有的人生观同时要打上那个国 家文化、时代的烙印,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 我们认为,这种由传统延续下来人生哲学是这个民族特 性的体现,就中国而言,则为“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 而非外国人”的体现。在今天,我们应该侧重研究的不 是试图如何彻底改变人们的人生观,而应该在面对具体 的事件时,如何根据一个民族特有的人生观念,扬长避 短、趋吉避凶,发挥人的意识中积极能动的部分,以期 达到预想的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4]辞海(合订本)[M].上海:上海辞海出版社,1986版.
    [2]从<棋王>与<象棋的故事>比较中外人生观之异同[J].
    [3]晏子春秋·内篇·杂下[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5]Chinas Transparenz aus Berechnung[N].德国世界报.
    [6]那一刻地动山摇——汶川地震亲历记.天涯论坛.
    [7]儒家与道家的人生观[J].浙江社会科学,2001,(07).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文思考

  • 下一篇文章: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运用与发展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基于底线伦理的的道德判别研究...
  • ››关于“美德储蓄”活动的价值和问题...
  • ››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
  • ››李学林:毛泽东荣辱观与新中国道德...
  • ››和谐关系:毛泽东德育的内涵解析
  • ››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运用与...
  • ››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
  • ››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文思考
  • ››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
  • ››三鹿事件的伦理反思与治理
  • ››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