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行,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按照预想结果检验并纠正自己的行为,从而总是能够正确评价建设性的批评,并利用它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率。 二、谦虚和朴实 领导者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最为直接地同他养成的另外一些重要素质相联系,这就是谦虚和由谦虚决定的朴实。不难发现,缺少这两种素质,正是那些常常不喜欢批评并厌恶自我批评的人的特点。过于自尊和确信自己的行为一贯正确,会产生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轻视别人意见和利益的情绪,笃信他不用别人提醒便可顺利实现管理活动。 谦虚和朴实与凭良心办事分不开,并且确实可以使人的形象改观。对一个领导者来说,这两种素质就更加宝贵,欠缺这两种素质,是很难用别的什么优点来弥补的。如果说具备这两种素质对领导者是完全必要的,那么任其受到侵蚀甚至丧失它们,则会导致良心上的损害和玩忽职守。一个不谦虚的领导会经常过分强调个人,喜欢透过放大镜看自己的能力,却用望远镜看别人的能力。从另一方面说,谦虚可以使人的道德高尚,素质美好,并且提高他的威信。难道这样一些例子不值得注意:当马克思的女儿问马克思:“您最珍视人们的哪种优点?”马克思回答说:“朴实”。 遗憾的是,在选拔领导干部时并不是时时关心他们是否具备谦虚和朴实的美德。的确,有时候要从他们的外表找出这两种品质的真实表现并非易事。要知道,不靠本质而靠心术也可能被别人认为是一个谦虚和朴实的人。真正的谦虚和朴实是文化修养及知识水平的特征,谦虚和朴实是由这样一种信念所维系的:物质财富不过是满足自然需求的手段,权力并不是处处占先的工具,而只是不应被辜负信任的标志。但是,领导者常常搞不清自己下属人员的真正品质,因为领导者所作的评价是以偶然表现出来的品质,而不是以典型品质为基础的。有时候一个各方面都很好,但很谦虚的人会不为人们所注意,而在前台的却可能是那些“好显示自己”的人,其原因不正在于此吗? 自我监督以及定期向自己的集体报告工作,也是防止骄傲自满的有效手段。这些手段有利于加强领导者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决策和行为同集体中的现实环境的联系,获取大量而准确的关于职工对自己行为的反应的信息,并且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 三、尊重被领导者的人格 领导者谦虚和朴实这两种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必须无条件地尊重被领导者的人格,被领导者的尊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受到贬低,尤其是不应受到侮辱。劳动成员之间的互敬关系能够创造良好的心理气候,它是形成自觉纪律,组织正常工作和调动职工主动精神的重要条件。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尊重人并没有成为每个领导者的规范。领导者不喜欢或粗暴对待下属人员,往往只是因为后者“胆敢”有自己的看法。有的领导者总爱亲近那些比别人更支持他的观点的人,可他并不懂得,有自己的看法,这意味着可以衡量、比较各种观点。诚然,被领导者应该是勤勉的执行者,但是,不应该“压服”他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和剥夺他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实际上无异于剥夺他的自主性,而离开了自主性,就谈不上自觉地履行职责。 一些领导者的专业教育水平大大超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水平。这种超越情况如此之大,以至于不能用“知识分子”的字眼来称呼他们。借口行政领导的才能而为这种领导人开脱是很不道德的。生活本身就断然否定这种“哲学”。轻视被领导者尊严的人不可能做一个好领导。如果他所领导的系统能够正常地工作,那就是说,取得的成绩是用不合理的代价换来的,如果在这个系统里占上风的是真正的同志式关系,那么这些成绩本来可能是更大的。 每个领导者都应怀这样一种情感,惠特曼把它概括为:“贬低别人就是贬低自己。”还要永远记住:“如果每个人眼睛里都有人格,人格问题就能够解决。” 总之,领导者的人格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具有社会效应。因为人们喜欢以领导的言谈举止为榜样。每一个做领导工作的同志,既要注重大节,又要注重小节,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作者简介】欧阳日远(1976—)男,江西万载人,南昌大学法学院思政部硕士研究生。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