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 |
|
|||||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12:58 点击数:[] ![]() |
|||||
使没有找到工作,也不会再像其前辈那样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农村和农业劳动,不会给社会带来大的冲击。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英国政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历史上消极应付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发展到主动积极地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把他们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和第三产业中去。这些政策是: 第一,加大对农业的投资。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失去了广大的海外殖民地,需要加强本国农业的发展。为此,英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农业投资的增加,使农业有关的各项配套设施得到加强,从而减少了农业的劳动投入,促进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的转移。 第二,鼓励扩大农场的规模,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1967年英国修订的农业法规定:对合并的小农场,政府提供50%的合并费用,愿意离开农业的小农场主,可从政府得到2000英镑的补助。1973年以来,英国政府用于农场合并的补贴每年在100万英镑以上。由于政府的鼓励,英国小农场合并的速度很快。1965年英国共有农场43.78万个,到1977年就减少到27.51万个。其中5公顷以下的农场,从16.83万个减少至4.74万个。农场的合并和扩大,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节省了农业劳动力,导致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 第三,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19世纪50年代以前,英国的农业还在广泛使用畜力和古老的农具。19世纪下半叶才开始使用简单机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美国进口拖拉机时,英国才真正开始了机械化进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虽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机械化的水平还不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加快,实现了集约化、机械化、化学化和电气化,因此又出现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1931年,英国农业劳动力为125.8万,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6%。但是到1965年下降到4%,1978年为2.2%。 第四,重视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以减少农业劳动人口。1976—1977年,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约为6500万英镑,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科研和教学。 第五,发展第三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英国的非农业人口,开始大规模向第三产业转移。例如,1961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为48%,农业就业比重为5%。但是到197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到51%,而农业人口下降到2%。 在历史上,英国政府是不干预第三产业发展的。但是为了为剩余劳动人口开辟就业渠道,英国政府开始干预第三产业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营建旅馆的资本开支给予20%的补助。这样在短短几年内,全国增加客房5万多间,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进A80年代后,英国政府兴建了20多个“企业区”,实行特殊政策发展工商业.这些企业区对吸纳剩余农村劳动力发挥了很大作用。 第六,在英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英国政府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成功的做法。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发展“农工综合体”。“农工综合体”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到60年代发展起来的。所谓农工综合体,就是在农村发展的非农业产业,例如食品加工工业等。这些工业使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变为非农业劳动力。例如1970年,英国全国劳动力总数为2434万人,其中在农工综合体就业的人数为210万,占10%。 目前,英国还在创造条件,以进一步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向最优化方向发展。英国正以新的方式,人为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英国当代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较好地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经验 英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其中最成功的经验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不能靠惩罚或者救济,而应当由国家干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机会和社会安全保障。这一经验为大多数欧美国家所认同。 19世纪末,德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的做法,主要得益于俾斯麦的福利政策,但俾斯麦在制定政策时,考虑了英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做法,使德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较早地向福利政策过渡。 法国在1897年大革命后,成为一个小农生产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现代化发展缓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发展经济,法国学习英国,鼓励土地集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法国政府为自愿合并的小农场主提供资金和奖金,对剩余的农村劳动力给予安排工作或提供社会保险。这一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1955年到1977年,法国全国农场的数目减少了48%,农场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农村人口迅速减少。 美国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在工业化基础上进行的,工业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美国政府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采取了英国的一些做法,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制定了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计划,以帮助他们就业的政策。 战后意大利更是直接借用英国的经验,由国家来拟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计划,以促进意大利南部农业经济的发展。 英国政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经历了复杂变化过程。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英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包括惩罚、救济、向海外移民、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动“济身”自救、为失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逐步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制定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等,并最终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与福利政策挂钩,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提供就业计划和社会安全保障,从而创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成功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历届英国政府的做法不相同,但是它们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始终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中。英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