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      ★★★ 【字体: 】  
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11:46   点击数:[]    

就大不相同了。

至于半官半商,亦官亦商的人们,假公济私,囤积居奇,操纵市场,暗中经营高利贷。虽然他们活动的范围,都大半集中于都市,但影响所及,必然会到农村。所以金融的投机走私的勾当,和资金的外流,不断的在那里抽取农村的血液,而加速的减低了农民的生产。

四 地权集中 农民离散

辛亥革命时代,地主兼商人的,或军人兼地主的,远比不上目前的这样多。自从袁世凯死了以后,军阀割据的局面越来越明显。直到北伐以后,方才逐渐的消失。那十年中间,是军阀最猖獗的时代。因为中国经济的情形不允许迅速的工业化,军阀们暴敛来的财富,大部分是放在土地上,拿田租当作利息。于是大军阀拥有大土地,东北数省大者数千顷。小军阀有小土地,也是数干亩数百亩。现在广东的南路,云南的迤南,江苏的江北.绥远,四川的全省,都是这样情形。

从前绅士式的地主,没有武装的能力催租逼租。后来他们的土地只能转让给新兴的地主,这些大半是军阀们。他们既有力量,强制收租,他们的田产就更加容易扩大。因此这30年来,后一个时期比前一个时期地权更加集中起来。

失地的农民,随着地主的集中而增加起来。他们因为抢租地主的田,不得不屆服于高额的田租。田租又随着苛捐什税增加。佃农因为不能应付不断增加的田租而沦为雇农。但又因为农场经营面积的狭小,被雇的人数不多。所以破产的农民,大批的离村。10年以前直鲁豫三省的农民们蜂拥到东北去的,每年达100万。自第一次欧战,直到世界经济恐慌开始,闽粤等省,破产的农民也成千成万的流亡到南洋一带去当苦力。许多没有出路无法迁移的破产者,不当土匪便投入军队。他们在军阀制度之下,渐渐失去了农民本来的面目而同化于流氓性质的游民。因此造成中国军队的雇佣性质。

这种雇佣性质的军队在抗战过程中,已都被消灭了。然而过去的30年中,他们便是军阀的工具,内战的炮灰。军阀们利用他们来刮削,或造成刮削的地盘。南北都是一样。刮削来的财富,大部分投于地价里面。于是地权的集中,更进一步的制造离村的农民。这些人便又变成后补的军阀利用品。因此军阀制度,地权集中,和雇佣式军队,打成一片而成为中国数十年间经济崩溃的最大因素。以前农村原是生产的渊薮,后来变成流氓的渊薮了。

抗战以来,因为军队性质的改换,军人爱国心的焕发,而事实上也不允许军阀制度的留恋,因此,一般人甚至称军人比文人更是爱国。目前发国难财的文人似乎多于军人。而现在拿资本投放在土地上的也是一些半官半商,亦官亦商的投机而走私者。所以地权的集中者,又已转换性质了。

闽粤两省尚有不同的原因。这里沿海几县,及韩江上游梅县等地华侨素多的区域,抗战以后,地权更加集中。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华侨汇款不敢长久存放在银行,而必须收买土地,以变为永远的资产。华侨汇款向来是促进地价,而加速地权集中的一个因素,可是因为目前的状况,这种汇款更易转变为买田的资金。
五 劳力锐减 熟荒骤增

辛亥以后,中国屡次向外国接受大借款。而因关税的抵押,贸易上的税率和条件往往对于进口货予以特别便利,大批的洋货遂继续不断的打击手工业。这个影响,对于农村是很大的。一方面洋货压倒土货以后,农村中靠手工业来过活的,逐渐失业了。另一方面,许多靠手工业为副业的农民也不能维持生活了。农村中劳力当然因此而减少。

同时,地权虽然疾趋集中,因为地主要出租而不经营出租的田地,既零碎又分散。农场的经营过于细小,佃农或富农也不能多雇长工。在这种情形之下,地权愈集中,耕地愈分散而缩小。经营面积也很少能扩大。所以劳力的应用愈难,而被雇用的农民愈是减少。

又因田赋和苛捐什税的增加,在内战时加上兵差勒索。有些地方更横遭土匪的焚劫。耕地一批一批的成了熟荒。这在雷州半岛就很明显。熟荒增加是农业生产骤减的最清楚的一个索引。

抗战期中,因为许多地方兵役实施的不得法,不管有用或无用的,有业或无业的人民一概用兵差的旧法,使他们入伍。这对于农场上的劳力,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农民应当免去兵役的,常常因为害怕没有保障而逃避兵役(他们中间很多从事私贩,或其他不生产的工作),因此农民的劳力锐减。这个现象反映在雇农工资的骤增。川东各县壮丁逃避兵役的很多。雇农的工资在两年前,只是26到40元。去年(1940年)也只是40至80元。而今年却非100元以上不能雇到长工。长工的工资额并不包括饭食。所以米价的骤增对此项工资的增加倒没有多少关系。许多地方因为兵役关系而劳力减少。这是熟荒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熟荒尚且增加,当然谈不到切实的去办垦殖,因为目前很多大的垦殖公司所遇到最困难的问题,也是找不到人工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农村市场——以华北为中心

  • 下一篇文章:近代华北农村人口消长及其流动--兼论黄宗智没有发展的增长说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