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文史哲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
|||||
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现状研究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03:48 点击数:[] ![]() |
|||||
真实性、及时性、新鲜性之外,还必须充分考虑特定观众的接受能力和兴趣。 首先表现对象要具有接近性,即主要选择那些与少年儿童关系密切的事实,少年儿童中出现的新人新事,他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反映广大少年儿童的苦恼和要求,这是区别于成年人电视新闻的首要因素,要以展现孩子们的世界为主。其次也应该把国内外大事通过特殊的报道形式介绍给少儿,并不是说少儿新闻只能报道孩子们的事情,现代儿童兴趣广泛、好奇心求知欲强、想象力相当丰富,作为信息集粹的电视新闻应该满足于他们多方面的信息需求。日本广播协会NHK综合电视台于1994年4月开设的《儿童新闻周刊》就注重了把成人世界的新闻深入浅出的播送给孩子们,节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一周社会要闻,以与儿童密切关心的新闻事实为主;二是新闻要点,深入浅出的报道本周国内外大事;三是本周难点特别节目,使用模型来说明和讲解本周的要闻和难懂的词句。节目一开始播出就赢得了孩子们乃至老年观众的喜爱和赞扬,总之一切有利于增长儿童知识、寓教于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拍摄内容都可以成为少儿电视节目的表现对象。 1.1.3节目风格形态定位 风格定位即节目的格调及展现出来的文化特点与底蕴。施拉姆在《我国儿童生活中的电视》一书中首先使用了“儿童是电视的使用者”这一概念,把儿童从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提升为主动寻求者,承认了儿童特有的情感、思维、生活,儿童节目风格是区分儿童节目与成人节目的关键,也是吸引儿童找到群体归依感和认同感的关键。他们特有的情感、思维、生活都应该用特殊的风格载体来体现。首先是风格特点的儿童化。儿童化即是以儿童的视点儿童的趣味出发来制作节目,符合儿童的欣赏要求。少儿思维行为方式与成年人不同,少儿电视新闻的表现形态也不是“新闻联播”类成人节目的翻版。儿童看电视一般都是为了轻松和娱乐,即使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获取信息,也不能等同于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孩子们喜欢充满神奇性、趣味性、幽默性、想象力的节目。从新闻语言的选择、节目背景画面和字幕设计、道具的选择、主持播报形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特别是对于国内外大事等儿童不熟悉和未知的信息,编导要充分考虑少儿的认知特点探索适当的表现形式。“心理专家认为未知和不寻常的图像本身并不能激起小观众创造性的联想,因此,必须通过儿童已经熟悉与了解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把想象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连接起来。”只有真正充满童真童趣的新闻节目才能吸引少儿观众的眼球。 其次是快节奏大容量。儿童看电视注意力集中程度与成人有很大差别,他们会不断的把目光移向别处,同时伴随着其他活动,据调查,儿童注视电视屏幕注视的时间长度很少超过30秒,绝大多数少于5秒,因此拖沓冗长、单调缓慢的节目他们并不感兴趣,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必须节奏明快、轻松活泼。同时,要不断转换画面和话题引起他们的注意,比如在介绍新闻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背景介绍、历史典故、现代科技知识等资料、图片,适当介绍事情的来龙去脉,展示事实的背景,介绍一些技术问题,这就使报道大大增加了知识性,少儿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发生了什么”而且可以知道怎么样发生的,就能使节目更加丰富并提高了新闻的纯度和知识的含金量,等于对少儿观众的精神食粮作了精加工,让他们受到启发,提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功能 电视新闻主要有新闻传播、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社会功能,对于少儿来说,电视新闻主要具有传递信息、社会教育和情绪宣泄这三大功能。 1.2.1传递信息功能 “信息是指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电视新闻传播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传播活动,最基本的目的便是向公众迅速及时地传递信息,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信息需求的急剧增长”少儿观众求知、探索和好奇的心理,同样刺激了他们对信息的需求,而少儿电视新闻强烈的现场感和信息容量大、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特点使它比其他媒体更能吸引少儿观众。 1.2.2社会教育功能 “美国学者凯特?穆迪认为:‘电视培育是现代新人形成的条件’,电视文化中传播的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结构的形成能起一种与学校教育想媲美,甚至超过的检测作用、镜子作用、激励作用、启迪作用,这些作用既表现在电视文化能随时而迅速的唤起青少年迎合社会共同道德指向的行为欲望,也表现它无时无刻的在校正着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种种偏向”电视新闻内容与少儿生活密切相关,都是他们关心感兴趣的问题,具有贴近性和感染力,又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寓教于乐,变灌输宣传为巧妙的传播、引导,因此比单纯的社教节目更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电视新闻的教育功能首先体现在儿童可以从儿童新闻节目中获取许多知识,满足他们的信息欲求,电视新闻潜移默化地传输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同时也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学习,丰富儿童的词汇量,电视以其标准的发音,向儿童提供了大量的声音和生动的画面识别、再认和重现的机会。适当的收看电视节目,积累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对他们的学习也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美国学者霍斯顿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学校中成绩优异,表现出色的儿童,平均每周看电视的时间为10小时,而明显超过或者不足10小时的儿童明显成绩不佳”。 其次是培养了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儿童天生具有学习和了解社会的愿望,电视新闻是最直接简洁地了解社会的方式,少儿新闻对少儿世界新近发生的信息的反映,使少儿不再闭目塞听,开始学会了解和参与社会,养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习惯,“有关研究发现,观看电视新闻有利于儿童形成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政治参与感等”同时儿童在收看新闻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使儿童跳出了狭小的认识范围,在更广阔的世界里认识社会,学习并掌握相应的行为规范,电视作为中介因素将儿童与社会联系起来,使儿童随着电视进入了成人社会,使他们积累了许多社会知识经验,促进了儿童社会化发展,电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的另一位重要的“教师”。 1.2.3情绪宣泄功能 www.qiqi8.com 778论文在线 少儿也有在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宣泄自己情感的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与同龄人进行沟通,与同龄人共同谈论和分享他们身边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他们的疑问、他们的忧虑、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欢笑与苦闷都必须有一个宣泄的平台,制作专门针对少儿的新闻节目,使少儿有了属于自己传递信息的大众化平台,获得群体归属感,使他们的呼声能被社会注意,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被媒体尊重和认可,有利于实现他们心理的平衡。通过少儿新闻这样一个方式让他们共享群体信息、解决疑问,能够有效地让他们的情绪得以宣泄 2.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现状分析 2.1我国少儿新闻节目分析 2.1.1国内主要少儿电视新闻节目概述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状况,我们首先抽取国内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2个少儿新闻节目作为典型,概括它们各自的特点,以便于准确地分析目前少儿新闻节目的现状。 1)《“小小”看新闻》 开办时间:1995年10月1日 开办单位:上海有线电视台 播出时段:每天晚上黄金时间首播、次日白天重播数次, 节目长度:10分钟 主要新闻来源:串播为主,自采为辅,主要挑选中央台和地方各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新闻 主持方式:成人主持,姐姐形象。主持人王幸有张稚气未脱的脸,又有表演儿童剧的天赋,播讲新闻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又能绘声绘色,平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