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栏目定位需准确——浅谈电视栏目定位      ★★★ 【字体: 】  
栏目定位需准确——浅谈电视栏目定位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03:43   点击数:[]    

点:
1.政治标准法则
这对于我们电视工作者来说是最重要的法则。虽然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的传媒标榜新闻自由,但其政治原则是客观存在的,如美国的媒体就绝不允许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我们的媒体则是以政治导向是否正确为第一法则,当前来说,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准来衡量,以决定栏目有无存在的价值。
2.“比附”位置法则
作为栏目定位的方法之一,也是电视栏目定位的法则之一。如果某一领域没有强大的对手,那么占据“第一”的位置就是定位的巨大成功,如果对手过于强大,那么在整个领域的首域占据“第二”位置,转而在该领域的属域建立“第一”位置——这个首域第二、属域第一的位置,被称为“比附”位置。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作为1996年开播的一档深度报道栏目,由于此前作为一档新闻评论性节目的《焦点访谈》栏目已经在1994年开播,而随后开播的《新闻调查》要想有自己立足之地,必然要在深度上下功夫,因此它在开始的定位确定为“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以与《焦点访谈》的定位有所区别,明确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3.个性化法则
在一个名牌栏目下派生出来的一批栏目的确可以在短期内使一个频道的受众面迅速扩大,而且可以节省许多策划、包装、宣传方面的精力和费用。但是,实践证明,像这类纯属效仿性质的栏目不是改版就是被停办,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前几年各地纷纷创办的娱乐性栏目,其中以湖南的《快乐大本营》、北京的《欢乐总动员》和安徽的《超级大赢家》为代表的一批娱乐性栏目,一度拥有很高的收视率,产生了固定的收视群体,造就了一批名主持人,如李湘、张延、刘孜、李彬等。这些栏目最初产生的轰动效应,引来了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克隆”出自己的娱乐节目,如天津电视台的《卫视娱乐城》、浙江电视台的少女竞艺娱乐节目《假日总动员》(现已取消)、黑龙江电视台的《开心擂台》等等。但是,仅仅几年以后,观众渐渐失去对娱乐节目的兴趣,逐步向更高层的益智、竞技娱乐节目发转移。于是,一批益智类、竞技类的栏目又被“克隆”出来,而那些原有的娱乐性栏目纷纷改版,变换形式,或另起一个新的栏目名称,重新定位策划。如天津电视台的《卫视娱乐城》栏目,在1998年12月开播,以大型室内娱乐节目的形式出现,适应了当时娱乐节目盛行的“风潮”,虽然该栏目在内容、形式上不断进行改版,仍然没有脱离娱乐型节目的定位。1998年11月,随着《幸运52》等一系列益智类、竞技类节目的盛行,该栏目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光”。2003年6月改版为《娱乐最前线》,其定位也变成大型户外竞技娱乐节目,增加了观众的参与度,但仍没有摆脱娱乐节目的影子,“效仿”的味道过浓,在2004年1月天津电视台卫视频道的改版中被取消。
总之,随着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现代电子媒体“窄播”化发展,要求我们电视工作者必须对电视栏目的定位不断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吸引及扩大特定的受众群体。随着不同定位的众多栏目不断推陈出新,我们的电视屏幕将会更加绚丽多姿,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和娱乐享受。


参考书目:

《电视传媒革命》  闫忠军  曲秀锦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年1月
《世界电视前沿》汪文斌 胡正荣 华艺出版社                 2001年11月
《电视新闻媒介栏目编辑学》 刘志筠  宋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4月
《电视媒介新闻教程》    钟新  饶立华  杨钢元广播与电视出版社
2000年12月
 “电视栏目定位论——关于一个电视栏目的定位策略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张伟杰(8——10页)
“电视栏目的定位策划与实际应用” 《南方电视学刊》童宁  2002年第五期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陆晔  赵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电视传播形态论》    童宁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

中央电视台http://www.cctv.com.com
天津电视台http://www.ctjtv.com.com
湖南卫视http://www.hunantv.com


注释:
(1)童宁:《电视传播形态论》第175页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2)陆晔 赵民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第60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版
(3)赵洪涛:“在塑造屏幕形象中塑造自我” 第53页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杂志   1999年10月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浅析浙江党报发行的弊端与对策

  • 下一篇文章:论新形势下社会问题新闻写作的宏观把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栏目定位需准确——浅谈电视栏目定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栏目定位需准确——浅谈电视栏目定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栏目定位需准确——浅谈电视栏目定...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