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的广播电视,正由传统的‘广播(Broadcasting)’向‘窄播’(Narrow-casting)发展,即现代广播电视向‘大——小——大’发展的趋势,即频道(频率)数量庞大、单个频道受众人数相对较小、节目数量大。”(2)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电视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的发展速度很快,他们纷纷增设频道,以扩大收视范围,固定收视群体。例如目前中央电视台就拥有15个专业性频道,而天津电视台目前也拥有7个专业频道和1个数字频道,这种频道数量的增大,必然导致节目数量增大,因为一个频道每天一般要容纳18——24小时的播出量,如此之多的频道资源,使每个频道的受众群体相对减少,一般能形成较为固定的收视群体。由于现代受众拥有越来越大的选择自由,电视节目只有经过精确的节目定位才能吸引特定的受众群体,达到传播目的。换句话说,现在可供大众选择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而每个栏目的受众越来越少,如果你所办的电视栏目定位不准确,制作的节目也不会吸引人,没有人看的节目自然会影响到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这样下去,就达不到传播的目的,你所办的栏目就会被淘汰。 各个栏目的编辑应该在本栏目的方针指引下进行选题、策划、制作、编排等,否则就会偏离该栏目的宗旨,这就需要我们对电视栏目如何定位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四、影响电视栏目定位的因素 关于影响电视栏目的定位因素有很多,但是就电视栏目定位的准确性来说,我认为应该有以下的两点: 1.市场竞争因素 一个栏目定位的环境基础是激化的传播媒介竞争,同时也会影响一个栏目定位的确定。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在各种媒介纷纷争夺市场的同时,作为同一媒体的各电视台之间也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夺”,中央电视台、各省级电视台等纷纷对自己拥有的频道进行专业化的改版、创新,力图以专业化频道的形式向“窄播”发展,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力求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求电视工作者必须对自己所创办的栏目进行准确的定位,才会获得成功,相反就会失败。尤其是同一时段播出的同一类型的不同栏目,栏目定位的准确与否就相当重要。例如曾经风靡一时的娱乐节目,天津电视台在1998年12月开播了《卫视娱乐城》,作为一档大型娱乐性综艺类节目,以竞技游戏为主线,融趣味性、参与性、情感体验于一体,力邀内地、港台演艺界明星加盟助阵,现场观众则以赞助企业组成方阵的形式参加。其节目定位雷同于其他各台的娱乐节目,播出时段也都是每周末的黄金时间,这样就造成了多家电视台同时播出自己的娱乐节目的局面。而天津台的《卫视娱乐城》因为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整个栏目的收视率很低,勉强维持了三年时间,最终退出了舞台。其中以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北京有线台的《欢乐总动员》和安徽电视台的《超级大赢家》这三档娱乐节目最受瞩目,因为他们的编导在栏目的定位上主要面向于广大的青年观众,制作他们喜欢看的节目,每期都在变换不同的形态,让人有种常看常新的感觉。这就体现了一个栏目定位准确了,它的选题、策划、制作等才能不偏离栏目的宗旨,如何制作出有自己特色的电视节目,是摆在编导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个栏目推出后,其最初的定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节目的实际播出效果和市场需求而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或修正,不断地求新、求异,才能不断地争取观众。节目逐渐成熟的标志,是能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电视技术的提高,观众收视心理与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例如天津电视台文化娱乐频道的《鱼龙百戏》栏目,自1994年开播以来始终坚持“展示地域文化,弘扬民族传统艺术”为栏目宗旨。2002年改版后,把节目分为“欢笑舞台”、“民艺风情”、“谈曲论艺”、“过一把瘾”、“精品档案”、“电视曲苑”、“曲苑预览”等小板块,增加现场观众部分,加大参与度,拉近了观众与栏目的距离,赢得了不少曲艺迷的欢迎。在2003年6月,又借着天津电视台文化娱乐频道的开播之际,再次改版,分为 “精粹版”、“擂台版” 和“曲苑预览”三个小板块,栏目的口号为“新曲艺、新视角、新感觉,尽在新《鱼龙百戏》”。进入2004年,每期节目又以一个专题内容为主线,中间穿插“曲艺资讯”,最后是擂台赛的模式,打破了栏目板块的界限,突出了欣赏性与参与性,既适应了市场竞争的需要,又能使曲艺爱好者参与进来,一举两得。 2.受众需求因素 定位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定位观念不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而是以潜在顾客的心智为起点,这就是大众传播所说的“受众心理需求”。电视栏目定位,需要事先周密搜集、分析资料,根据其覆盖区域特征、目标受众的新闻敏感度、感知热点和兴趣爱好所在,以及主创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主持人驾驭调控现场节目的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制定出准确的栏目定位。 例如近几年来,随着出国人员的增多,海外的中国观众日渐增多,他们的需要也是多方位的,中央电视台针对当时广大海外受众了解祖国的中医学需要,在1998年6月,创办了服务型栏目《中华医药》。这是中央电视台惟一向海内外传播中国中医药文化的权威栏目,由于它面向的主要是海外的观众,又兼顾国内观众,所以它的定位是“向海内外传播中国中医药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和名医名药,为海内外观众提供求医问药和健康咨询的服务,使之成为一个兼具知识性和服务性的高品位的电视栏目”。 (3) 又如《实话实说》栏目,该栏目的创办人杨君从1993年在《东方时空》栏目时起,就开始酝酿策划一个“能让咱们老百姓说话的空间”的栏目。经过几年的策划和准备,1996年3月,《实话实说》栏目开播,可以说是开了中国谈话类节目的先河。此后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谈话类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朋友》(现已取消)、《对话》、《艺术人生》、重庆电视台的《龙门阵》、天津电视台的《青年大世界》(2004年1月改名为《沟通》)、《相知相约》(现已取消)、湖南电视台的《新青年》等。 具体到每个栏目定位的内容,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宗旨、内容、表现形式、节目风格等,从内容到形式对栏目做出一个科学的界定,是日常节目选题确定及制作的准绳。例如天津电视台的《四季风》栏目,自开办以来一直坚持“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其选题基本上也是遵照这一宗旨选取的。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尽量贴近农民,贴近生活,朴实、自然,而且生动活泼,有浓厚的泥土气息。正因为很好地把握住了栏目的定位,才办出节目的特色,不仅受到它的主要收视对象——农民的欢迎,而且也赢得了城市观众的喜爱。 对于一些背离栏目宗旨的栏目,在选题、内容、节目形态上都与栏目的名称或宗旨不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必然会被淘汰。例如天津电视台的《今晨相会》栏目,其节目定位已经与最初的创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每天早晨先是气象预报,然后是一些不知所云的专题片,最后是一些资讯类的提示信息,整个节目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栏目性质是新闻性的还是服务性的也不明确,似乎都有一些,由此也导致节目内容的不确定性,而节目内容及专题片的形式也不适合在早晨收看,因此该栏目已于2003年4月30日被取消。 总之,在现代社会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将受众的需求、兴趣作为电视栏目定位的重要依据,是电视等现代大众传播意识和精品意识逐步形成的标志之一。 五、电视栏目的定位法则 定位源于竞争,定位的目的在于获得潜在的顾客或观众,需要我们遵循一定的法则去运作,不然的话,就会背离栏目的宗旨。主要有以下几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