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入世界大家庭的行列,民众的议题涉及越来越广泛,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有更多的文化、教育、学习、生活等议题需要评论。在这些评论文章里是很少或完全没有政治性的;把政治性作为新闻评论的特性,是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要求与刊播评论混为一谈。新闻工作者要讲政治,但并非新闻工作者所做的一切都要打上政治的烙印。这也是与我们的时代所不符的。 关于指导性。新闻评论的指导性,是长期以来我们新闻报道中“一面宣传”的结果。好像报纸上刊登的文章特别是评论文章,都是党的声音,都是上级的批示,都是完全正确的,它是指导人们行动的“灯塔和旗帜”,受众是丝毫不能有半点怀疑和迟钝的。这种将受众作为“靶子”的传播方式是与我们的时代格格不入的。在我们的报道中,不仅需要有“一面宣传”的文章,同时也要有“两面宣传”甚至是“多面宣传”的报道。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的多元化,受众自主意识的增强,我们的媒体提供受众选择多样信息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多。在我们的媒体上,有很多评论,不仅没有指导性,而且也没有多少引导性。它只是一种意见、一种观点、一种想法而已,它不需要任何人去遵守它遵循它,按它的旨意去思考去行动。在很多情况下,它只为受众提供一种谈资,一种想问题的思路,仅此而已。此时此刻,再提新闻评论的“指导性”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对于党报和主流媒体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来说,还是要强调政治性和指导的,这也是不容不得置疑的。这是另外一个范畴的问题。 综上所述,从新闻评论涉及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生活、国内、国外等广泛内容上看,从新闻评论传播的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多种形式上看,我以为,新闻评论的特性大致有以下几点,这就是新闻评论依赖事实的新闻性,新闻评论传播的时效性,新闻评论论说的理论性,新闻评论内涵的思想性,新闻评论传播知识的有益性。 (一)新闻评论依赖事实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顾名思义就是评论文章中所涉及的事实具有新闻性,这也是区别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根本属性。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袭击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个地方,各个部门,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最终取得抗击非典战斗的胜利。但是,在抗击的过程中,却有以借口抗击非典而耽误了日常工作的现象发生。为此,新华社记者写了《不要借口非典误了日常工作》的“新华时评”文章。评论所依赖的事实是:记者近日到河北省一家机关办事,没想到,偌大机关大门紧闭,传达室竟铁锁把门、空无一人,只有两名武警和一名干部模样的人戴着口罩守在门口。因为要找的人不在,记者要求进办公室送份材料,对方以“非典时期、严禁外人进入”为由予以拒绝。记者问是否可以将材料暂时放在保安值班室,那名干部模样的人一脸冷漠地拒绝:“我们没这个责任和义务。现在单位都几乎不上班了,等你联系好了人改天再来吧。”无论记者怎样请求都被拒之门外。 针对这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评论员文章指出:“ 非典时期事难办,眼下已成了许多到政府机关办事人的共同感受。”“防非典是至关重要,但防非典不能变成机关唯一的事,中央现在一再提倡‘两手抓’,咱们政府机关怎么能抓了非典,忘了生产呢?”据记者了解,虽说眼下全民防非典,但在一些机关,真正抓非典具体工作的领导干部微乎其微,机关大多数工作人员既不上街查岗、打药,又不入街区宣传,仍然呆在办公室,表面谨慎防非典,内心却逍遥自在起来。份内的、该干的事可干可不干,还一边打着防非典的旗号推诿责任,将前来办事的人拒之门外。时评文章指出:“到底谁在防非典?是不是‘衙门作风’在作怪?”(据新华社石家庄2003年5月13日电) 这个评论所依赖的事实是在非典期间发生的,没有非典,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事实,没有这样有代表性事实发生,就不可能有这样的评论文章。先有事实,后有评论,这是新闻评论的根本属性所决定的。 新闻评论所选用的事实还需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只有这样才有针对性,才有说服力。本篇评论中所举事例可能是河北省某一个部门机关的所见所闻,是“这一个”。但是,在抗击非典期间,像评论中所列举的“这一个”现象在其他地方和部门也同样存在着。正因为如此,作者才撰写这篇评论,新华社才向全国播发这篇评论。选择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实作评论,是写好一篇评论文章不可少的基本前提。 新闻评论依赖的事实主要有以下几类:新近产生的事物、新近消亡的事物、新近发现的事物、新近变动的事物、新的经验和新的问题等。 不论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还是新近发现的事实,我们在确定选题时都要从读者市场的需求来判断。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可予考虑:①受到这一事件影响的人数。不论是自然事件不还是社会事件,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一部分人或大多数人。那么,我们在选择评论的事件时,涉及的人越多,越是评论者首先考虑的选题。如火灾、水灾在一个城市来说,都会涉及不少人,选择这样的话题做文章,就会受到读者的欢迎。②关心这一事件的人数。有些事件影响的人数可能并不多,但由于事件的恶劣或特殊,人们关心的很多,这样的事件也应予以考虑。如恶性车祸事故,如多胞胎平安降临人间等。③和大众利害关系的密切程度。生死存亡是这种关系的最高表现,其他涉及人们生活、享受和发展的事件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如环境污染问题,售假打假问题,吸毒贩毒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这些问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利益关系密切,是评论的好选题。④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它总要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越大,它价值就越大,这种评论就越有意义。对于那些预示的一种社会方向,代表着一种时代进步趋势的事物,新闻评论应予关注。⑤最后,在决定某一事实是否予以评论时,还必须考虑它的宣传效果。这是我们的新闻传媒性质所决定的。 这里讲的大都是新闻工作的一般规律,凡是新闻人都不能例外,做新闻评论也该遵守这一法则。 (二) 新闻评论传播的时效性 所谓新闻评论传播的时效性,包含以下两方面意思: 一是新闻事实与新闻评论写作之间的时间最短,也就是说,当新闻事实出现后,写作者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评论写作。大千世界,社会现象纷纭复杂,变幻多端,其中有很多事件、现象和问题是可以和需要评论的。但是,只有那些最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才是新闻评论需要写作的对象。只要是条件允许,新闻评论都要追求这种最快的新闻事实。 二是新闻评论写作与传播之间的距离最短,也就是说,作者写出的作品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传播出去。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现在不少的著作都能在十天或一周内抢印出来成为畅销书。新闻传媒更需要在时效性上大做文章,如不少的报纸都开辟了“新闻热线”等直接与读者联系的栏目,尽快将新闻发布出去;广播、电视更是开辟了现场直播等节目,将正在发生的事实告知大众。中央电视台于2003年5月开播新闻频道,有不少评论就是在新闻事实发生后及时予以评说的。 2001年7月13日 ,是中国人民等待申请举办2008年奥运会结果的日子。由于有了上一次申办失败的经历,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为此人民日报当天发表评论:《今晚,让我们静静地等候》。文章说:“今晚十点,一个世界瞩目的时刻。在投向莫斯科的全球数十亿双眼睛中,五分之一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华儿女。与1993年申奥相同的是,我们期待着成功。不同的是,不管是作为申办城市北京的千万市民,还是神州大地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