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盲文出版物——中国出版业的盲区      ★★★ 【字体: 】  
盲文出版物——中国出版业的盲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01:3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正 文】
    60000∶1,这是我国盲人总数与人均拥有盲文出版物种类的比例,也许你会感到吃惊,但这的确是事实。
    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约有900万视力残疾者,占全世界4500万盲人总数的1/5左右,就绝对数而言,中国盲人数已超过诸如丹麦、芬兰或挪威等国家人口,而且据有关专家估计,每年还将有45万中国人失明。自从160年前法国人布莱尔发明了以6个圆点的凸凹来表达的盲文,并由西方传教士在上世纪末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盲文出版事业发展极为缓慢。目前中国惟一的一家以出版盲文书刊、盲人有声读物为主业的综合性国家级专业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担负着为全国877万盲人出版各类盲文书刊和有声读物的繁重任务,目前每年出版盲文书刊150种,印制6万册,全国平均6万人一种,150人一册,与正常人每年人均享有40种出版物相比,盲人的读书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近年来,广大盲人渴求读书、增加技能、参与社会的愿望日益强烈,而盲文出版经费的严重不足与盲人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大多数盲人的这一愿望无法实现。因盲文读物寥寥,一些盲人只得出钱雇人读书,而不具备条件的盲人则只能无奈叹息。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盲人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而盲文出版物的出版又囿于加工复杂,成本高昂而严重亏损。盲人在文化教育上的后天不足,导致他们成为“双重盲人”,一个是视觉上,一个是文化上的。盲文出版物,这个中国出版业被人忽视的“盲区”,何时才能重现光明呢?

        一、盲文出版物市场现状

      (一)、印刷、语音出版物
    1、成本高,价格高
    盲文书籍一般都是25×30厘米大小规格,在特殊的纸张上有许多凸凹不平的盲点,盲人就是靠触摸这些盲点来读书的。由于受盲文专用纸张价格较高、工时较长、印制过程较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一本很薄的读物制成盲文书籍后,体积和厚度要增加10倍,制作费用也相应增高,一本约8万字的书籍转译成盲文时,就变成大约7、8厘米厚的两大本了,比如三卷本的《红楼梦》译成盲文书后就有16册之多。再加上盲文出版物的译制、校对都比一般出版物的成本高出几十倍,因此尽管译成盲文的作品不需要向作者支付版税、稿费等,盲文出版物的成本仍是高得出奇。一本市价25元的书,译成盲文读物后定价就变成了500元。一本零售价3元的《读者》杂志,印成盲文版的成本为210元,是正常读本的70倍,对于绝大部分盲人读者来说,这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现就某些盲文文学类图书价格与普通同类图书价格做一比较:
    (下表所列盲文图书均为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普通图书均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书名              盲文图书册数     普通图书册数    盲文图书定价(元)      普通图书定价(元)
红楼梦                 16               2                537.00                   59.70
三国演义                8               2                353.00                   39.50
西游记                 12               2                409.00                   47.20
水浒传                 13               2                453.00                   50.00
简爱                    5               1                190.00                   16.00
飘                     11               1                376.00                   48.0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               1                126.00                   16.00
巴黎圣母院              5               1                192.00                   22.50
悲惨世界                4               3                124.00                   60.00
 

    2、印量少,难寻觅
    广州,在这个中国的前沿城市,能找到盲文图书的几率等于零,仅有广州市残疾人图书馆和广州图书馆藏有盲文书籍,然而面对全市7万芸芸盲者,区区几千册盲文图书无异于杯水车薪。
    盲文出版物印量少导致了一系列后果,比如中国盲文图书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盲文图书免费借阅工作,所有馆藏图书均可免费向读者提供借阅,但由于盲文书籍数量有限,盲人读者又太多,200到300元的借书押金还不够包装盲文书的纸钱,更甭提管理人员工资、奖金了。盲文出版物印量少甚至导致出现一些图书馆有钱买不到书的怪现象出现。2004年,广州图书馆首次大笔投入5万多元资金,悉数购入近年来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全部书籍,原准备今后每年划拨3万元专款用于充实盲文资源库存,然而由于盲文书籍品种稀有、数量欠缺,又使图书馆不得不缩回资金,拿着钱等待“匮乏”的盲文图书市场补充新品种。  3、资金来源有限
    综观目前的盲文出版物市场,出版资金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渠道:
    (1)政府出资
    目前,大多数盲文出版物的出版发行主要由政府资助。如2003年11月,根据神州五号发射成功这一事件出版的《放飞神州》盲文版,是由北京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的。北京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是

       

由北京市政府设立、北京市科协具体负责的一项旨在推动北京市科普创作出版发展的专项资金。另外,作为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的会刊,《挚友》杂志多年来致力于为各类残疾人服务,但由于视力障碍,广大盲人读者无法真正拥有这本刊物,他们只能通过亲人朋友的阅读来了解《挚友》,了解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了解政策法规,了解明眼人的工作和生活。直至2003年4月下旬,在北京市残联的资助下,《挚友》盲文版的出版才得以实现。创办于1985年的《中国盲童文学》,是中国盲童唯一属于自己的盲文双月刊,是广大盲童的良师益友,它的创办是在主办人徐白伦的艰苦努力下,在宋庆龄基金会的资助以及全国妇联的帮助下实现的。
    (2)企业赞助
    除政府以外,企业的帮助也是一股重要力量。地处永嘉的温州盲校的13个盲童,出版了浙江省第一张盲文报纸——《阳光报》,这份报纸花了这些年纪在13-16岁的失明孩子3个月的时间。创刊号共出了150份,每份报纸上的2000多个字,都是他们用盲文笔一个点一个点,在专用写字板上戳出来的。《阳光报》的创刊号,每份包括14张盲文报和1张32开四版的对照明文报,耗资3000元,这笔钱是由生产童装的中国红黄蓝集团赞助的。
    (3)社会捐赠
    还有一部分盲文出版物是由社会捐赠出版发行的。1996年起,《读者》杂志每年向中国盲文出版社资助4万元,出版《读者》盲文版。《中国盲童文学》目前每期只能出版600份,根据现在的能力只能做到需求量的1/10,而且每期都是免费赠阅的,这笔资金的解决全是靠社会募集来的。目前的《中国盲童文学》是每年能够筹到多少钱,每年就出多少期。此外,中国盲文出版社从1993年开始,就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制作盲人有声读物,但出于资金不足,社里一直没有专门出版盲人有声读物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而只能依靠工作人员的家庭录制来制作少量的、有关盲人按摩知识和文学类图书的有声读物,后来加拿大盲人学会捐助的价值人民币100余万元的专业设备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中国盲文出版社可以在中国盲文图书馆建立有声读物阅览室,录制更好的有声读物。
    4、品种单一,资讯滞后
    目前的盲文出版物市场除了存在上述问题之外,还有诸如品种单一、资讯严重滞后等问题。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盲文书籍以及各地的图书馆馆藏基本上以医学、文学、法律类为主,其中又以医学类书籍居多,如《中医骨病学》、《厘正按摩要术》、《颈椎病防治》等,此类应用于盲人工作领域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书籍占了大半,而休闲类如《象棋最新布局法》、《笑傲江湖》和综合类的工具书等则是零星少见。另外,盲文出版物的资讯滞后也是一个严重问题,IT、经济类等时效性强的盲文图书更新速度很慢,导致资讯滞后难以适应盲人读者的学习需要。

      (二)、电子出版物
    二十一世纪,世界进入了数码时代。奇妙的数码技术促进社会各方面高速发展,同样也给视力有障碍、生活、工作和学习都举步维艰的盲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盲人的点字教材制作不易,使得盲人的信息来源极为有限,不易和正常人共同享有丰富的信息来源,然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又有传播速度快的特性,通过“盲用计算机”阅读电子出版物,使得盲人不需假手他人,得以大量阅读最新的信息,掌握时代的脉动。然而,盲人的整体生活水平还低于社会发展水平,许多盲人渴望运用电子技术进行工作和学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数字革命:出版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下一篇文章:如何科学评比我国的学刊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盲文出版物——中国出版业的盲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盲文出版物——中国出版业的盲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盲文出版物——中国出版业的盲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