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精神产品成为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化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9](P254-255) 这段文字精彩地影射出当代全球化的意义,即一个民族的经济与文化活动,不仅是单纯地属于本民族,只在本国本民族中得到交流和享用,而是从国家和民族闭关自守状态下摆脱出来,成为具有某种共同共通的经济与文化交往交流的关系。虽然这些国家和民族之间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利益是并不相同的,但趋向却是从封闭、隔绝、拒斥而走向超国界的交往与交流,走向全球性的文化共享。 世界各国文化正向趋同方向发展。我们对外来文化不能“一棍子打死”,毕竟任何文化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果我们只强调“本文化”的纯洁而反对与“他文化”进行交流和交往,就可能发展成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拒斥异质文化存在的“文化孤立主义”。广告传播要在对母国文化与目标市场文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巧妙寻觅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并架构起东西方文化连接的桥梁。 结 语 面对强势国家通过广告传播进行的文化渗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一个国家的文化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发达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强势地位必然造成他们在文化领域的强势地位。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10](p356)特别在当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要内容。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是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就能够在世界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人们都说,广告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广告传递的信息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广告传播扩大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改变着许多民族的原本的文化构架。美国评论家波特在分析现代广告的文化功能时说:“广告对社会的影响,目前已发展到可以与拥有悠久传统的教会和学校相匹敌。广告支撑了各种媒体的发展,在大众兴趣的形成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广告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11](P36页) 至于广告传播是否破坏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安全,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放在某个历史阶段或历史过程来考察,只要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是对全人类有益的。我们无意极端扩大广告传播的文化力量,但由于广告传播本身的重复性、大批量化,其隐性的文化影响力不可低估。 我们要始终坚信: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使人类文明的交流突破历史强加的局限;同时,又在世界文化舞台中表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形成开放、自由、平衡、多元的国际文化传播新秩序。 参考文献: [1]克莱德.克鲁克洪著,高佳等译,《文化与个人》第126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2]马林诺斯基著,黄建波等译,《科学的文化理论》第52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3]陈培爱:《广告策划》p37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6 [4][加]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P283,商务印书馆,2000 [5] 沈立人:泛论全球化 ,《特区经济》P17,2002年第4期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 p44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7]范凤国:《维护文化安全浅探》,《中国国防报》,2001年8月20日第3版。 [8]韩中和,《品牌国际化战略》P165,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9]《马克思恩格思选集》第一卷第254-255页,人民出版社1976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p356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11] 引自:小林太三郎,《新型广告》第36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上一页 [1] [2] [3]
Tags:
|